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小学留级中学倒数 "输"在起跑线上的男孩考进哈佛(2)

2011年04月11日 08: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这所美国高中毕业班后,曾令于智博最头疼的数理化,竟让他“大出风头”。“美国高中三年级的数理化内容是我在国内初三就学过的,在那边,我考试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地拿满分,还被提拔成数学老师的助教”。后来,同学间开玩笑时,会对他说:“我不是中国人,所以我不懂数学。”

  留学一年后,于智博代表优秀学生团体,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发言。之后,校长私下告诉他,若不是他最后用中文说了句“谢谢大家”,校长差点忘了他是位外国学生。 从三流大学到名牌高校 蜗牛爬到山顶,和雄鹰的视野一样

  选择大学的时候,考虑到自费留学和成绩等个人条件,于智博选择了 “一所又小又便宜的大学”——东俄勒冈大学。“那是当时最适合我的选择。那时我刚满17岁,不太了解美国大学的情况,也不敢走远,家里又不是很富裕,选择大学的余地并不太大。东俄学费很便宜,而且大学期间转学在美国很普遍,也比较方便。”

  大二时,于智博开始计划自己人生的下一步——转学去名牌大学深造。“在东俄的时候,学分我都修够了,但选择转去哪儿是个问题。”像哈佛、耶鲁大学等私立名校,一年学费一般是3万~4万美元,这是他当时“想也不敢想的数字”,其他一些名校,学费中等、专业排名靠前的又不是他想学的专业。最后经过反复权衡,于智博决定转到密歇根州立大学,读供应链专业。“密州大不仅学费比其他同级大学便宜,而且它的商学院拥有全美排名第一的供应链管理系。”

  进入密歇根州立大后,因为热心公益和成功牵头筹办了学校里第一届中国供应链论坛,于智博获得了学院里学生的个人最高奖项——每学期所评选的一名“最佳学生”。后来,这个论坛保留了下来,还成立了相关的奖学金。

  从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后,于智博在戴尔总部工作了3年,25岁的时候,他决定报考哈佛商学院。GMAT测试他考了3次才通过,“我考试能力差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第二次失败时,他几乎要放弃,“就像高考落榜的感觉,时间和精力都用上了,但心态没摆好,很紧张也很浮躁。”第三次考试时,他不但顺利通过,还提前一个半小时交卷。“第一次轻敌,第二次弦绷得太紧,第三次才明白张弛有度,学习得劳逸结合,而且我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

  “人生有多个起跑线,也许我现在落后于人,但并不见得会永远落后于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匹配,才是最重要的。”于智博说,他最喜欢俞敏洪的一句话:蜗牛只要能够爬到山顶,和雄鹰所看到的景色就是一样的。

  海外大公司的职场经历是他回国发展的练兵场

  2009年,于智博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求学生涯结束了,他邀请父母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由于母亲是单身,曾经有一次被拒签的经历,为了保证离婚多年的父母能够在哈佛有一次相见,见证儿子不凡的努力获得的成功,享受一家三口在一起喝咖啡的温情,于智博甚至动用哈佛大学校长给母亲写了一封邀请函,请母亲前往参加毕业典礼。

  没有想到的是,远在重庆的母亲还是被拒签了。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刻,于智博的眼圈红了,自己多年的期盼成了泡影。父亲得知了消息后对他说:“儿子,不要伤心,我们被拒签是因为国家还不够强大,如果中国有一天成为真正的大国,恐怕我们拒签的将会是别人。”

  这话被于智博记在心上。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一年年底,也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生们四处求职的时间。在三成同学没有满意工作的时候,于智博一下子拿到了5家机构的聘书,分别是花旗集团、三星株式会社、LG电子、苹果计算机和美国篮球联盟(NBA总部)。2009年,哈佛毕业之后,于智博选择了到花旗银行工作,尽管与其他4家公司相比,待遇是最低的,但是在他看来“工作中可以锻炼的能力和学到的东西是其他4家公司的数倍”。接受培训之后,他被派驻到巴西,在那里,他成功组建了南美银行界第一个专门服务中资企业金融团队,并被评为最佳新员工。

  在花旗,广阔的事业前景等待着他。然而2010年,于智博毅然作出了一个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回国发展。“在我上哈佛之前,联想集团就邀请过我回国工作,毕业之后,他们再次期望我能够回国做杨元庆先生的助理。因为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回国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更强大,之前的海外公司经历都是回国发展的练兵场。”

  对于他的选择,父亲很赞成,他说:“在戴尔和哈佛,尽管有同事之间的合作,但主要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战斗。今后的岗位需要的是协调各方,进而领导多个部门,需要更多的韧性和付出更多的辛苦。”

  在教育专家史青星看来,现在不知有多少父母还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纠结,而于智博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今天能否取得成功,是否能够取得喜人的成绩,与他曾经的过去关系不大。“未来的成绩决定于你现在迈出的每一步,而不是你曾经的起跑线上的表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