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抽查显示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不足50%

2011年04月15日 14: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前,记者在农村学校采访时发现,由于体育器材缺乏,许多农村学校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除了跑步和极少数其他项目外,很难开展其他体育活动,主要原因是没有器材可用。体育器材缺乏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瓶颈问题。

  现状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不足50%

  河南省洛阳偃师市翟镇镇圪当头小学共有274名师生,学校没有一块正规操场,全校师生按体操队形站立都排不开。学校只有一个长18米的篮球场,距离标准篮球场差八九米,篮球场还有一副用了十几年的篮球架子,篮板已经换了好几回,架子也焊过了好几次。全校大的体育器材还有3个足球门框,可是由于场地小摆不开,现在还搁置在一边。谈起学校这些“家当”,该校校长郭学荣忍不住叹息一声。她告诉记者,学校另有3个乒乓球台,都是用洋灰砌的;羽毛球拍有3副,而场地就在篮球场中央,全校甚至连排球都没有一个。前两年,学校为了开展活动买了50根小跳绳,去年又买了10根大跳绳,算是“夯实”了一下家底。为了让孩子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学校动员学生缝制了沙包,还鼓励学生用松紧带做成的橡皮筋进行活动,孩子们倒也乐在其中。

  2008年、2010年国家体育卫生专项督导对河北、海南两省4个地区抽查显示:学校体育器材能够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有关规定的不足50%。

  实践

  投专项资金买器材建场地

  河南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说:“我们要求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拿出不低于省级财政拨款二分之一的专项资金,扶持当地农村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专项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不得挪作他用。”

  北京市密云县近年来累计投资1.85亿元用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200米、400米标准塑胶操场56块;建综合体育馆5个、篮球场60余块;配备各类体育器材11万件(套);为全县中小学统一配备了学生体质监测设备及体育器材13000多件(套),同时该县还鼓励学校自制体育器材,共7000余件。按照“每年投入不少于2%的经费用于体育工作”的要求,该县各校及时更新、添置小件体育器材,满足了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

  记者日前在该县看到,每所学校的体育器材都摆放在操场上或体育馆的场地上,学生随时可以玩。该县教委主任李钟勤说:“器材摆放到场地上,方便了学生锻炼,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近几年用于学校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建设的投入约3530万元,其中为偏远农村中小学修建篮球场8个,排球场27个,配备田径及课外体育活动器材45项,对促进全旗中小学体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策

  建立体育器材投入保证机制

  偃师市一位体卫艺专干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省里加大了投入,但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缺口依然很大,加上体育器材很多都是易耗品,因此,按《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最低标准的要求,当地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至少在60%以上。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主任吴键认为,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但就全国而言,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备工作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总体投入不足。据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总体达标率在28%至35%。

  二是经费投入重设施建设轻器材投入。在各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巨大的投入用在了基础建设中,其中,运动场馆建设和大型器材占了大头。从九年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统计上看,投到学校体育上的经费看似很多,但用于购置日常体育器材的很少。事实上,保证日常所需的器材,如篮球、足球、跳绳等,对体育教学来说更重要。

  三是学校体育器材投入缺少制度保证,这是导致体育器材短缺的最重要原因。2008年、2010年两次国家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的检查情况发现,多数地区体育器材的购置和补充,并没有列入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中。调查还表明,对于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每年5000元到1万元的体育器材补充就能很好地保证体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在许多学校,体育器材的配置往往是一次性投入,而多数体育器材属于易耗品,一到两年便缺损明显,却很难得到及时补充。

  另外,学校体育器材还存在采购中的非专业现象。体育器材通常采取政府统一采购的做法,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参与,采购到的体育器材往往在质量、规格上不适合学生使用,由此造成了浪费。记者 李小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