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人文日新”开启清华新时代

2011年04月22日 02: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 题:“人文日新”开启清华新时代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今天落成,与不远处的音乐厅、校史馆共同构成清华百年献礼建筑。走过坐落在清华南北主干道旁这一古朴清新的建筑群,仿佛又闻到了“人文日新”的气息。

  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清华有过很长一段以工科为主的发展时期,但人文气息似乎从未从这所建筑在皇家园林基础上的学校消失。朱自清在荷塘边漫步写就《荷塘月色》、曹禺在图书馆里阅读写成《雷雨》已成佳话,还有由陈寅恪撰文、梁思成设计的王国维纪念碑,梁启超勉励学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清华大礼堂的“人文日新”牌匾,都提醒着人们人文大师的身影从未离开。

  其实,清华从来没有停止对“人文日新”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后的清华首任校长蒋南翔甚至表示,如果自己早到清华半年,绝不会同意把清华文理科调整出去的方案。也是他竭力留下了清华图书馆30万余册的古籍善本和甲骨文、青铜器等珍贵文物,而这些成为后来清华恢复人文社科专业的基础。

  1978年,清华成立马列主义教研组,1979年成立文史教研组、教育研究室和经济管理系,1983年复建外文系,1984年成立社会科学系、经济管理学院,1993年成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1999年复建法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成为清华美院,2000年成立公共管理学院,2002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年11月1日,清华成立国学研究院,由于与80余年前名满天下的国学研究院遥相呼应,被外界看作是清华振兴文科的重要标志。

  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表示,清华重建文科其实也有10来年了,而且也有了自己的特色,只是过去似乎更多是一种对工科和理科的补充,甚至是一种服务,所以在社会上影响并不大。近年来,清华大学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种战略决策,将在培养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的同时,培养一流的政治家、思想家、人文学者作为一种办学理念突出出来,清华的文科发展应该说有了新局面。

  而今,迎接百年校庆的新建建筑几乎全部集中在人文社科领域,向人们昭示着清华大力发展文科的决心。正如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所说,这既是清华文科建设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标志,又是学校和全社会加大力度支持清华文科发展的积极信号。

  从上世纪20年代国学“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开启“中西融会、古今贯通”风气,到三四十年代以金岳霖、冯友兰、张申府、张岱年等为代表的学者主张“博采中西文化之长、熔铸成新的中国文化”,再到今天尹鸿、刘东、陈来等年轻学者汇聚清华,重提“人文日新”的精神力量,清华已经有了自己的清晰发展之路,那就是“在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并在205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而“一个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必须具有世界一流的人文学术氛围和人文价值理念”。

  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说,清华的未来必将是科学、人文、艺术三者结合,发扬光大。(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