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清华总一家
从新竹清华毕业后,吴国祯留学美国。1977年初,他在获得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后,毅然选择到大陆工作。1995年,吴国祯再续清华缘,开始在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
如今,吴国祯在清华园里已工作、居住了16个年头。和故乡分离的时光里,他惦记的不仅仅是亲人,还有新竹清华的师长、同窗。
“我就读的时候新竹清华学生少,前后几届的同学都互相认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吴国祯深情地回忆道。
在两岸隔绝的日子里,新竹清华的张昭鼎老师辗转打听吴国祯的音信,并为能让他返乡而去疏通关系,这让吴国祯深为感动。可惜的是,当吴国祯在1993年底终于重返母校时,张老师却在几个月前去世。他只能和师母一起去老师的墓地凭吊。
当时新竹清华接待吴国祯的,是他原来的训导长洪同老师。吴国祯说,洪老师晚年每年都来北京参加清华校庆。“最后一次是2005年,后因身体原因不能再来了,直到2007年辞世。很可惜他没能赶上百年校庆!”
“两岸清华的学子不论来自海峡的哪岸,都是清华人!”吴国祯说。
以校训为座右铭
这些年来,吴国祯凡回台都会到母校走走看看。2009年,他还应邀到母校担任3个月的客座教授。当年校园的小树已经参天,清华的“校花”紫荆花开得更加鲜艳繁盛。流年似水,吴国祯难免感伤,但却为能登上母校的讲台欣慰。
除了投身教学、研究,吴国祯还担任台盟中央副主席、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等职,致力于参政议政及两岸交流。近来,他受台湾年轻朋友之约,在台湾《两岸犇报》上写“荷清苑书简”专栏,尽管辛苦,但他却视为“赏心事”。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首自己独特的人生历程,吴国祯说,来到大陆,来北京清华任教,我度过了充实的人生岁月,见证了大陆的发展。最感欣慰的是,不仅大陆的发展硕果累累,两岸关系也由隔绝而相互往来,开启了互通有无、全面交流的新局面。
百年校庆日即将来临,吴国祯心中最常浮现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他说,两岸清华学子的共同历史责任,就是要在新时代里有所作为、振兴中华。
“清华育我,以校训最为深刻,”吴国祯说,“我把校训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也愿与校友共勉。”记者 李寒芳
清华人
69岁的清华旁听生
昨天,李文超在清华大学阶梯教室听课。
李文超今年69岁,出生于重庆丰都县,是贵阳铁路部门的一名退休员工。2001年,在国家开放高考的年龄限制后,李文超走进了高考考场,以总成绩286分获得全国高考大龄考生第一名,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因而得名“花甲状元”。
2010年11月初,李文超在获得了学士学位,又旁听了贵州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后,只身来到清华大学旁听博士生课程,成为清华大学里的一名博士旁听生。在李文超自己编写的课程表上,从经济学原理到哲学研究,各门课程从周一至周五,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光课堂笔记就已经记了16本。
李文超说是知识给了他新的思维方式,他之所以能够在清华校园里自由地汲取知识,得益于清华“厚德载物”的精神。4月24日,创立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李文超也将要在这里旁听完3年的博士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