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日益临近,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连续接诊了不少焦虑的考生和考生家长,绝大多数表现为紧张、焦虑、情绪波动、失眠。
学生小张就是前来就诊的患者之一,除了上述症状,他还伴有胸闷、心慌、脸红、多汗,心里常感到一阵阵恐慌,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而且头晕、周身酸痛,食欲明显减退,一遇到考试就想回避,非常勉强地参加了模拟考试,考试成绩自然很不理想。
小张告诉医生,最近一考试头脑就一片空白,感觉再努力也没有好的结果。父母则对医生说,孩子每天都学习到很晚,最近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一模、二模成绩越来越差,现在连去学校都感到困难,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的,现在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医院临床心理科专家详细地询问病史,结合心理测查,诊断小张正处于“焦虑状态”。
专家指出,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其重要性的关注,成为焦虑的诱因。其实,焦虑本身是一种防御机制,在面对应激性事件的时候,这种机制也帮助我们形成克服困难的动力,轻度的焦虑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但是过度的、不可控制的焦虑会使动力变成压力,表现为上述种种不良症状。甚至考生的心理焦虑转化成了躯体的症状,考试前会发烧、头痛、胃痛、拉肚子,到医院检查却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
心理科专家建议考生避免设定过高的目标,适当地转移注意力。考生学习疲劳的时候,不妨放下手中的学业,可以去打打球运动一下、看场电影、听听音乐等等,彻底地放松一下,做到张弛有道。同时建议家长,高考在即,孩子有压力,家长也不容易,“我们不给你压力”这类的语言,成为许多家长们的常用语。但是鼓励的话说多了,就成了关注,关注多了自然是压力。所以家长们既不能对孩子不闻不问,也不要显得过分关注。要尽量在孩子面前保持“克制”,如果想给孩子解压,少说多做是好办法。带孩子出去散步、运动,能够很好地释放情绪、转移注意力。(王昊飞 杨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