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网传一小学赞助费四万五 交钱还得先摇号(图)

2011年05月05日 10:33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网传一小学赞助费四万五交钱还得先摇号(图)
昨天傍晚,金师附小门口,家长来接孩子放学。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这几天,大金华论坛的一则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

  发帖人“挥着翅膀的恐龙”说:朋友家的小孩今年下半年要上小学了,想放在金师附小,原以为交赞助费就行了,结果人家告诉他,从今年开始要摇号了。

  交了上万的赞助费,还是不能保证孩子上好的学校。这个帖子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

  >>记者暗访:100多个入学名额,四五百人争抢

  昨天下午2点左右,记者来到金师附小,说家里有小孩想上该校,来咨询情况。教务处一位姓邵的老师,接待了我们。

  记者:我不是这个学区的,能读这个学校吗?

  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有登记表的,不过正式报名要到这个月月底。赞助费去年是4万元,今年要4万5千元。

  老师:今年只招7个班,一个班45人,满足了本学区和内部教师子女后,对外还有100多个名额。

  记者:那现在有多少人报名了?

  老师:有很多,已经有四五百个人了。

  记者:这么多人报名,那怎么选呢?

  老师:今年因为班级比去年减少了3个,招生人数更少了。按照报名顺序来的话,有人去年就来报名了,这样也不行的。有人说抽签,也有人说摇号,具体方案还没确定。

  记者:摇号?怎么摇呢?

  老师:大家现场看着的,在报名那一天,摇到你,你就可以读了,这样也公平一些。

  >>择校故事:咬牙交赞助费,还不能保证读好学校

  楼先生就是这四五百个报名大军中的一员,为了儿子上小学的事他很劳神。

  楼先生是永康人,2年前,为了能让儿子上金师附小,他就盘算着在金华买套学区房。

  当时,他通过中介看了好几套明月京华的房子。差不多面积的房子,明月京华要50多万元,而江南的江滨小区要便宜10多万元。

  由于楼先生的丈母娘就住在江滨小区,为了方便,楼先生最终在江滨小区买房,“赞助费也就几万元,咬咬牙算了。”

  今年下半年,儿子要上小学了。4月初,楼先生专门跑到金师附小询问报名的事。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由于登记的人太多,今年很有可能还要摇号,愿意出钱也不一定能上好学校。

  >>家长反应:不迷信好学校 相信孩子自己

  交几万元的赞助费,提前大半年就去报名,反复折腾都是为了孩子能上好的学校。对于择校,家长们看法不一。

  家住明月苑一位姓林的家长:我不太理解这些家长的想法,到好学校就能成材,去其他学校就废了?我觉得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不能迷信这些学校,要相信孩子。

  家住何宅的马爸爸:我长期在外经商,不太管得了孩子,所以把孩子放在那些市区好学校。小学是成长关键期,家庭教育有所欠缺,学校教育就不能将就。

  在青春路上班的容女士:就近入学方便我们接送,孩子下课了回到小区也有伴一起玩。现在孩子孤独,要让他们开开心心,早上多睡会,回来有得玩。

  家住曙光花园的冯先生:我家住在婺城区罗埠镇,在市区也有房子,但我们还是留在罗埠镇读完小学,他去年刚考上金华一中。我觉得,决定孩子将来的不是小学。

  >>学校回应:排队还是摇号,具体方案还未定

  关于摇号,金师附小教务处主任吴老师说,“现在还没开始报名,只是摸底阶段,具体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摇号还是排队,最后都要申报到婺城区教文体局,最后再进行公示,请家长们不要过于紧张。”

  吴老师表示,学校去年的确用过抽签方式,不过是在决定住校生这个事情上。

  “我们一般的操作方法,就是谁先报名谁先入学,设定一个指定日期,然后排队报名,先到先报。”吴老师说。

  >>部门说法:不鼓励跨学区读书

  小学跨学区择校要通过摇号的方式?婺城区教文体局基教处金科长表示,“现在还没有听到这样的消息,以前也没有小学这样操作过。”

  “假如有学校真的要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择校的话,需要提交报告,我们也需要开会进行讨论。”金科长说。

  金华市教育局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区的小学现在还未正式开始报名,一般都是7月初才开始报名,现在一些好的学校被家长炒得有些热,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得到优质教育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

  这位负责人还说,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局还是希望学生就近入学,不鼓励跨学区读书。每个小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未必让人挤破头的学校就一定适合孩子。(特约记者 侯明明 见习记者 周勤/文 记者 陶玉其/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