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校园官气弥漫家长推波助澜 小学生请求买五道杠(2)

2011年05月06日 15:2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争加分

  家长“结盟”互选对方孩子

  在小学高年级,班干部评选的竞争更加惨烈,这是因为,在一些区县担任班干部在小升初的推优中是可以加分的,虽然加分不多,但家长们更看重的是班干部和老师接触的机会多,容易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好感,而班主任老师的评价,在推优中是很有分量的。这些目的令班干部评选再也无法单纯。

  一位家长反映,上个月的班干部评选时,她接到了好几个家长朋友的“拉票”电话,都是要求私下“结盟”,让各自的孩子互投选票、互相提名,令她倍感烦恼。因为相处了五年,私下都是很不错的朋友,这点要求难以拒绝,可出于私心,她又觉得心里不踏实。“尽管妈妈们都承诺得天花乱坠的,可是谁知道她们已经跟多少家长私下结盟了,她们说选举时一定投票给你的孩子,到头来,谁知道她把票投给了谁。”

  更令她吃惊的是,还有家长用电子邮件给她发过来一个“黑名单”,意思是坚决不要投某个学生的票,因为那个学生是她家孩子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有的家长更夸张,让我的孩子写选票时,尽量写估计票数最少的那几个学生,从而保证他们孩子的优势地位。”这些怪异要求让这位家长哭笑不得。“这水深吧,要分析下去,班干部选举绝对可以写一本秘籍了!”。

  记者在一些教育论坛上,竟然还真的发现了所谓的“竞选秘籍”,揭示了不少校园干部竞选的“潜规则”,例如“进入四年级之后,老师相对比较固定,通常会一直跟到小学毕业。这时候就要注意经营和老师的关系了,每年教师节一定要意思一下,过年过节寒暄问候,如果教育部门有熟人的,最好打个招呼,这样在评选三好生和班干部的时候,会争取到不少优势……”

  家长纵容

  “套近乎、拉关系是种生存本领”

  对于网上曝出的班干部竞选的种种“潜规则”,严老师表示,她并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其中不乏家长的主观想法,这些所谓的“潜规则”折射出了成年人世界中的功利观念,正在侵蚀孩子的心灵。

  严老师认为,一些家长在理解班干部这个词时有失偏颇,认为如果孩子做了班长,那说出去自己脸上也有面子,这其实是成年人的“官本位”的思想。实际上,做班干部并不像某些人想的那样有特权和优先权,班干部最重要的是服务大家,有时甚至需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利益,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很多学生在竞选之前并没有将这一点考虑进去,她班上有个男生,好不容易竞选当上了劳动委员,发现每天中午都不能下楼玩,要检查班级卫生,和值日生一起打扫教室,干了几天觉得太耽误玩了,竟然提出辞职。

  严老师表示,现在小学的班干部竞选确实存在一些不正之风,孩子之间互相送礼物拉票,这些行为能够盛行是因为得到了家长的默许甚至纵容,一些家长认为学会“套近乎”“拉关系”将来是一种社会生存本领,还主动给孩子钱让他们自己挑礼物,本来挺简单的一个竞选活动被搞得乌烟瘴气。

  对于现在有孩子请求家长给自己买“五道杠”,严老师也听说了。其实以前就发生过类似的事儿,有孩子竞选班干部失败,家长为了安慰孩子,竟然买个两道杠或者三道杠让孩子在家里戴,或者出门在亲戚面前炫耀,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孩子的功利想法多半是社会和家长灌输的。对选举,家长应抱有平常心,即便孩子落选了,也将它看成是接受挫折教育的机会。买‘五道杠’真的是在害孩子!”

  取消加分

  轮值当班干部可不可以

  对于小学校园“官气弥漫”、“官迷盛行”的情况,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为了当干部,孩子们“套近乎、拉关系”,这在成年人人际关系中也是庸俗的东西,在孩子里有市场很是悲哀。家长应当正确引导孩子,不要让纯洁天真的孩子过早染上市侩气。“应该取消班干部加分。”减少了利益驱动和功利色彩,也许孩子们的干部竞选能还原纯净本色。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王玉凤教授表示,“孩子想当班干部,想法是好的。首先,家长应该鼓励敢于竞争的勇气。但要告诉孩子,官职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要勇于担当,引导孩子把权力转化为对责任的认识。此外,家长应该自我反省,是否太过关注权势,把‘官本位’思想传递给孩子。最后,家长不要‘跑官要官’,参与孩子的竞争,要让孩子学会公正、公平竞争。”

  记者了解到,为了杜绝干部评选的不公正,目前一些学校采取“班干部轮换制”,即每隔一段时间就换学生担任相应的职务,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一定时间段里对班级的管理负责,为其他同学服务。还有学校实行“每人当一天班长”,让所有的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特别是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的学生,在轮值担当班干部期间尤具使命感,各方面的表现都出乎意料得好。这种全民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能有效激发各类学生的潜力,在学生和家长中受到欢迎。(张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