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谨慎看待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的冲击

2011年05月12日 08:58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新华社5月7日报道,“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一名小学老师日前在某论坛发帖称:最近看学生作文,看了半天才看懂,原来“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时下很流行的网络语。当下“神马”、“浮云”等一些网络词语,不仅被一些中小学生在网络聊天时大量使用,而且在作文中也大量使用。

  百度搜索“中小学生网络语言”显示相关网页达171万个。对于网络语言越来越广泛地进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各界反应不一:一些人认为网络语言简洁明快,形象性强,符合语言发展潮流,对于中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不应过多苛求;一些家长和老师则表示了担忧,一些专家认为,在作文中使用不符合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不利于学生学习规范用语。长此以往,会造成语言的混乱,不利于语言的发展和规范。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语言的使用和规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现象,尤其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应该指出,一些网络语言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符合语言发展的趋势,进行适当规范和引导,可以丰富我国的语言。事实上,一些特定的网络语言已经被一些字典吸纳,成为了意义确定的新词语。对于这类词语,中小学生的学习和使用大体没有争议和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都适合进入规范的语言文字行列,特别是网上流行的一些粗俗网络表达,形成了某种“语言公害”。如果任由网络语言侵蚀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空间,会造成我们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比如,网络语言对遣词造句缺乏精心考虑,中小学生语言规范知识和应用能力尚不稳固,辨别能力差,如果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会对正确、规范的语言学习和使用造成影响,可能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影响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提高。比如,语言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传承性,而网络语言不注重章法,导致一些中小学生对学习古汉语和规范的汉语言语法产生抵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事实上,一些教育机构的调查结果已经佐证了这样的事实,受网络语言的影响,2007年以后入学的一些大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明显比前几届学生差,文字表达不规范、不完整,病句、错句、歧义层出不穷,经常张冠李戴、错字连篇。

  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应有一定章法。一方面,有些生动、贴切的新词汇,符合汉语言的表达规范,可通过一定程序将其逐渐引入汉语的基本词汇中。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网络特性很强的语言,则应该进行适当限制,最好让网络语言留在网络里。如果无限制地进入中小学生作文,或者进入新闻报道、公文等公共服务领域,势必造成信息交流和沟通的问题,也会对汉语的规范使用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应该对中小学生热衷网络语言进行引导,促使他们规范使用汉语。其次,应加强中小学语文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小学语文教材既要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要增加童心童趣,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学教育,让孩子们能真正领悟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学问。再次,新闻媒体、学校等公共服务领域应严格执行国家的语言政策,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社会语言环境。当然,从长远的角度考量,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进行立法,给网络语言的使用设定规矩,既保留网络语言简洁明快的长处,又能防止网络语言对规范语言的破坏,让我国的传统语言文化得以健康发展和创新。郭振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