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农户”大学生遭遇困惑:为什么不能报考村官?(2)

2011年05月18日 15:5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农户大学生”的由来 京籍学生可选择是否“农转非”

  回家路上,王丰一直埋怨自己,“我觉着自己太不细心了,为什么连报名条件都没有看清?”

  到家后,王丰打开电脑,一个字一个字地查看报名条件及相关政策,“看了好几遍,没有一个字提到对户口性质有要求。”随后王丰拨通密云县人力社保局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管理办公室的电话,因为工作人员在忙于初审,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王丰与一个平谷区农村户口的同学联系后,发现他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过平谷没有直接说不让考试,而是说如果考上村官后必须要‘农转非’。不过万幸的是,起码他们现在给了他考试的机会。”

  王丰又在一个大学生村官的论坛上发帖讲述着自己的遭遇。回帖中,也有一些大学生和他有同样经历,“大家都很无奈,没有别的办法。”

  据王丰介绍,刚考上大学时,学校告诉北京籍的学生可以选择是否“农转非”。王丰考虑到北京城里高企的房价,放弃了“农转非”,保留了自己的农村户口,“北京那么贵的房价,将来没钱买房可以在家自己盖房子。”

  在网上他看到一个帖子写着“有农村户口就意味着你是农民,上城里来干吗,国家要求农民就是在家种地”,王丰苦笑着,“我是农村户口,我不进城,难道我想在农村工作也不行吗?”

  王丰这几天开始忙着去参加面试,“眼看着就毕业了,不能再耽误了。”

  “村官办”的解释 “这个现象之前没注意到”

  在报考村官时,王丰也看到了《北京市2011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社会工作者到社区工作的公告》,他也想报名试一试。但是他在报考条件中发现“具有本市城镇户籍,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往届毕业生”的规定。“我当时想,招聘社区工作者,要城镇户口的,也没什么好计较的。但我报名所谓的村官,为什么也对农村户口有限制呢?我甚至有种被‘歧视’的感觉。”

  “北京市2011年选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公告”上显示的各区县报名条件中,只有大兴区在选聘程序的资格审查中涉及的证件中写到“户口本”(北京生源毕业生提供,必须为非农业户口)。其他区县均未提及同样的规定。

  “这是一个存在但没有想到的现象,之前没有注意到。”密云县人力社保局“村官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将农村户口限制在招考之外,是因为在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一些人会参加事业单位或是公务员考试,在这些招考中都需要城镇户口。

  怀柔区人力社保局“村官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大学生可以在考上村官之后进行“农转非”,如果不转的话会影响城镇户口可以享受到的比如三险一金等待遇,还会影响将来报考事业单位。朝阳区和延庆县人力社保局“村官办”的工作人员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如果是农村户口,在医疗报销上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报销比例不同。”

  记者致电各区县人力社保局“村官办”,房山区和密云县表示无法参加考试,朝阳区人力社保局“村官办”表示,农村户口牵扯的问题较多,会有很多麻烦的手续和情况出现,到时候再去补办将非常繁琐,最好农转非之后再参加考试。

  记者再次致电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咨询电话。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招考条件中并未查到农村户口报考大学生村官有什么限制。

  王丰有些不解,在一些公司中农村户口的职员同样可以上保险,为什么农村户口却成为他报考大学生村官的拦路虎?

  专家对此的看法 “不能以现存弊端作借口”

  曾在国务院《劳动合同法》(草案)修改项目组担任副组长的劳动问题专家梁智表示,大学生村官的招聘中应该放开户口性质的限制,这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保护。“从劳动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村官的招聘中,将户口性质作为招聘条件之一是不合适的,用这种方法对农户人口进行排斥是不恰当的。”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有关社保立法的工作,对社保的待遇,将建立从省级统筹到最终国家统筹的目标,实现国家范围内的公平。”梁智认为,大学生村官招聘中对于户口性质的要求无形中在扩大城镇与农村户口在社保等方面的差异。

  “有关部门应该从现在做起,不能以户口等条件作为门槛,应该缩小类别之间的差距。不能以现实存在的弊端作为不作为的借口,应该打开大门,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采访的最后,王丰在犹豫一下之后,最终还是决定用真实姓名来讲述这个报考遭拒的故事,

  “初审都已经结束了,我已经没有机会考今年的大学生村官了。我把这个事情说出来,是想弄明白我到底为什么不能考,也是想让那些有农村户口,又想考村官的大学生能有机会去公平地参与竞争,别直接就输在户口线上。”(赵喜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