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2011年5月20日完成台本
——营养需要“脱贫”!
(导视)
记者:
这是第一次吃?
马场乡中心学校学生:
嗯。
记者:
什么感觉?
马场乡中心学校学生:
温暖的感觉。
记者:
这个饼干准备怎么分配,今天发了这么多好吃的?
学生:
准备给奶奶带上。
马场乡中心学校学生:
以前都没有吃过大米饭,还有没有菜,就是没有鸡蛋这种,现在已经有了。
白义红 岷峰九年制学校学生:
每天都是热的,没有隔了夜以后的。
李景年:
体重增加。
记者:
增了多少呀?
李景年:
五斤吧。
杨永朋 汤郎箐小学学生:
夹肉。
赵金富 汤郎箐小学校长:
能够让大家公平地吃到一块肉,这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真的挺心酸的。能够像城市孩子一样,把心全部用在学习上,然后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去搞好学习,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解说:
今天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再访西部小餐桌,《新闻1+1》今日关注:营养需要“脱贫”!
主持人 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今天是5月20日,“520”我爱你,因为谐音的关系,今天被称作是充满爱的日子,但同时今天还是另外一个日子,您却并不一定了解,今天是中国学生营养日。这在提醒我们,一份更大的爱,或者一份好的制度安排,应该投向西部贫困地区那些缺乏营养,甚至还在和饥饿抗争的孩子们。
(播放短片)
马场乡中心学校学生:
以前都没有吃过大米饭,还有没有菜,就是没有鸡蛋这种,现在已经有了。
杨永朋:
夹肉。
白义红:
每天都是热的,没有什么隔了夜以后的。
解说:
今天中国学生营养日,“全面均衡适量—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是今年的主题。在这样的日子,西部孩子的“小餐桌”,无疑再度让人牵挂,我们的记者也再次走近了这些孩子。
2011年3月25日
李红春 六合小学校长:
洋芋煮酸菜。
记者:
洋芋煮酸菜就是土豆。
李红春:
土豆。
解说:
一个多月前,云南禄劝县孩子们的就餐让人揪心,一周连续五顿饭吃土豆腌菜汤,半截甘蔗留在床头不舍得吃。
而如今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为这里三所学校送来了首批一年的捐赠,包括261名学生的营养餐包,保证孩子们每天都可以吃到一个鸡蛋、一盒牛奶。
2011年3月27日
王享修 班仁乡中心校一年级学生:
我读一年级,七岁了。
记者:
读一年级是吧?这里面煮的什么?是不是快糊了?看看。
解说:
一个多月前,自带柴火,王享美和王享修俩姐妹从上学开始,就在露天厨房自己做饭。
而如今在乡政府办公楼改造的临时食堂,她们的午餐和晚餐有专门请来的厨师烹饪。
记者:
现在的话,你们那些小炉子、那些锅碗瓢盆放到哪里去了?
王享美:
放到家里去了,没有了。
沙先贵 贵州省罗甸县县委书记:
在两个月之内,这24个食堂要全部建成,这样就使这九千名学生有地方吃饭。总共我们算了一下,连食堂、宿舍大致要1.6个亿。
2011年3月28日
记者:
中午就干吃这个馍了?
李景年 中坝乡中心学校学生:
嗯。
记者:
干不干呀?
李景年:
不干。
记者:
学校有地方打点热水吗?
李景年: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