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贫困地区学生小餐桌调查:82名学生排队分肉

2011年05月21日 06:47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闻1+1》2011年5月20日完成台本

  ——营养需要“脱贫”!

  (导视)

  记者:

  这是第一次吃?

  马场乡中心学校学生:

  嗯。

  记者:

  什么感觉?

  马场乡中心学校学生:

  温暖的感觉。

  记者:

  这个饼干准备怎么分配,今天发了这么多好吃的?

  学生:

  准备给奶奶带上。

  马场乡中心学校学生:

  以前都没有吃过大米饭,还有没有菜,就是没有鸡蛋这种,现在已经有了。

  白义红 岷峰九年制学校学生:

  每天都是热的,没有隔了夜以后的。

  李景年:

  体重增加。

  记者:

  增了多少呀?

  李景年:

  五斤吧。

  杨永朋 汤郎箐小学学生:

  夹肉。

  赵金富 汤郎箐小学校长:

  能够让大家公平地吃到一块肉,这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真的挺心酸的。能够像城市孩子一样,把心全部用在学习上,然后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去搞好学习,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解说:

  今天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再访西部小餐桌,《新闻1+1》今日关注:营养需要“脱贫”!

  主持人 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今天是5月20日,“520”我爱你,因为谐音的关系,今天被称作是充满爱的日子,但同时今天还是另外一个日子,您却并不一定了解,今天是中国学生营养日。这在提醒我们,一份更大的爱,或者一份好的制度安排,应该投向西部贫困地区那些缺乏营养,甚至还在和饥饿抗争的孩子们。

  (播放短片)

  马场乡中心学校学生:

  以前都没有吃过大米饭,还有没有菜,就是没有鸡蛋这种,现在已经有了。

  杨永朋:

  夹肉。

  白义红:

  每天都是热的,没有什么隔了夜以后的。

  解说:

  今天中国学生营养日,“全面均衡适量—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是今年的主题。在这样的日子,西部孩子的“小餐桌”,无疑再度让人牵挂,我们的记者也再次走近了这些孩子。

  2011年3月25日

  李红春 六合小学校长:

  洋芋煮酸菜。

  记者:

  洋芋煮酸菜就是土豆。

  李红春:

  土豆。

  解说:

  一个多月前,云南禄劝县孩子们的就餐让人揪心,一周连续五顿饭吃土豆腌菜汤,半截甘蔗留在床头不舍得吃。

  而如今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为这里三所学校送来了首批一年的捐赠,包括261名学生的营养餐包,保证孩子们每天都可以吃到一个鸡蛋、一盒牛奶。

  2011年3月27日

  王享修 班仁乡中心校一年级学生:

  我读一年级,七岁了。

  记者:

  读一年级是吧?这里面煮的什么?是不是快糊了?看看。

  解说:

  一个多月前,自带柴火,王享美和王享修俩姐妹从上学开始,就在露天厨房自己做饭。

  而如今在乡政府办公楼改造的临时食堂,她们的午餐和晚餐有专门请来的厨师烹饪。

  记者:

  现在的话,你们那些小炉子、那些锅碗瓢盆放到哪里去了?

  王享美:

  放到家里去了,没有了。

  沙先贵 贵州省罗甸县县委书记:

  在两个月之内,这24个食堂要全部建成,这样就使这九千名学生有地方吃饭。总共我们算了一下,连食堂、宿舍大致要1.6个亿。

  2011年3月28日

  记者:

  中午就干吃这个馍了?

  李景年 中坝乡中心学校学生:

  嗯。

  记者:

  干不干呀?

  李景年:

  不干。

  记者:

  学校有地方打点热水吗?

  李景年:

  没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