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晓冰不但在课堂上以自己的宝马和手机号向学生炫富,还“善意提醒”同行: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他说,自己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精力放在教学上。
课堂上,老师拿自己“开宝马”、用“靓号”来嘲讽学生,乍看到这样的信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不久引发广泛争议的北师大教授董藩“40岁身家4000万”的成功论调。
不过,尹晓冰是在全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创新研讨会发表此番言论的。他教授的是MBA课程,其学员基本是来自商界的企业高管、老板、总裁之类的人物。在商言商,大谈物质、财富自然不算为过。由此看来,这跟“4000万教授”董藩的论调一样,不过是一次师德和物欲问题上的讨论而已。
不过,我还觉得,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状呢?尹晓冰实际上道出了几分内情。他表示,大学教师呈现“金字塔”式生态,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大学教师如果想顺着“金字塔”发展,做好教学是基础,但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
这一番话,倒是有另外一番味道在背后。我们都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时候大学教师的身份和职责有些错位,教学似乎成为了排在最末位的工作,以至于名教授、院士之类的亲自给本科生上课成为了“新闻”,教学任务委托给了助教、甚至高年级的学生。大学教授、老师越来越忙,但是不是忙于教学,而是忙于论文、课题、项目、走穴……上课反倒成为了“打酱油”,教授、导师被冠上了“老板”的帽子,就是一种犀利的讽刺。
尹晓冰的那番话,有他自己的认识问题,但我们也不妨将其看作对当前高校评价体系的另类控诉。这样的生态,显然是源于一种扭曲的机制,也就是大学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授课的考核方式,教学任务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参照。有能力、有办法搞到项目的人,往往又能掌握更多学术和行政资源,名师更名,赢者通吃,甚至出现“职称越高、离讲台越远”的怪圈,而常年在教学一线的“教书匠”,成了高校中的“弱势群体”。
新闻中提到,尹晓冰表示毫不畏惧地批评学生,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维护师道尊严的需要。不得不说的是,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恐怕也是源于他不是处于所谓“只能管教学”的“底层”吧。
当名师远离教学一线,大学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教学,“传道授业”反而成为“副业”,不仅对学生是一种伤害,对大学本身又何尝不是呢?(熊爱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