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入学前家长需要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2011年05月23日 18:17 来源:青海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绝大多数的孩子到了可以入学读书的年龄,心里非常高兴,当他背上新书包跨进小学大门,别人称他是小学生时,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份已经改变了。孩子具有自尊及独立自主的感受,但孩子不知道进入小学以后,环境改变了,将会发生什么?作为家长,应提前思考并做好孩子入学前的教育工作。

  客观分析一下,从家庭进入学校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改变。首先是生活方式、生活要求的改变。在家里比较随便,散漫自由,例如可以睡懒觉,不按时起床;一日3餐可以不定时,个别的孩子非常任性,很少受纪律的约束。周围接触的人中,主要是家庭中的人员,亲热的小伙伴不多,甚至没有。但进入学校以后就成为班级成员之一,要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纪律、学生守则,例如听到打上课铃就要进教室上课,打了下课铃才能下课;接触到的人都是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在生活要求方面,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家长的活动往往是围绕着孩子“转”的,即一切的家庭活动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特殊的待遇与照顾,谈不到谦让;家长对孩子表扬得多,批评得少。但进入学校以后,老师对全班学生一律对待,只能关心照顾个别非常不适应的孩子;老师要求小学生讲礼貌,同学之间要有谦让的精神,同时是非分明,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其次,在活动内容方面,入学之前以游戏为主要的活动内容,即使在幼儿园,也是以游戏为主,辅以少量的知识课;但进入小学以后,以学习为主,游戏仅仅是学校生活内容中的一小部分,与入学前完全相反。

  面对上述种种改变,相当多的孩子能自己逐渐适应,但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不能适应。对孩子出现的种种不适应的表现,每一位父母并不十分了解。例如有的孩子感到进入学校以后并不如以前想像的那样愉快、舒服,而是压力很大,觉得老师并不如爸爸妈妈那样关心自己,觉得受了不少的委屈,有空虚的感觉。有的孩子曾经进行这样的尝试,为了引起老师对他的关心,下课时不断地叫老师这,老师那,把老师纠缠不休;或者以与小朋友打架来吸引老师对他的关注。有的孩子感到读书之后不自由,学校的纪律约束太多,心情不舒畅,因而抱怨父母把他送入学校,造成对父母的感情的淡漠,因而表现得消沉、孤独。有的孩子甚至每周1~6的早饭吃不下去,因为吃了早饭后爸爸妈妈要送他到学校;但周日或假日完全不一样,早饭吃得特别多,因为没有上学的威胁。还有个别的学生借口头痛、腹痛而不去上学,或者到了学校后逃出校门。性格容易紧张的孩子,进入学校后常常提心吊胆。亦有个别的学生进入小学后仍以游戏为主,忽视学习,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为了避免上述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行为的出现,建议每位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前及入学之后认真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平时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是非分明,奖惩分明,不要无原则的迁就。

  入学前几个月就要进行入学的的教育,向孩子说明入学后学校、社会将会对小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入学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机会结交几个小伙伴。不应在入学前把孩子关在家中不与社会上的人接触。要让孩子在结交小朋友的过程中知道社会上除了家长、亲戚之外,还有其他人,通过与别的小朋友接触使他懂得与学会尊重别人,克服个人独尊,以预防入学后的消沉、孤独感,适应与别的同学交往。

  入学前比较好动,定不下来的孩子,应在入学之前几个月逐渐培养他每天进行几次“静”的活动,例如看图画、听音乐、画图等等,每次10~15分钟,以适应入学后安静听课的情形。

  入学后家长要关心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情况及学习成绩,家长要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诉述及意见,让孩子把“心里话”都说出来。因为这样一方面,说出来之后孩子的心情会比较舒畅,另方面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对孩子错误的思想与事情,要注意批评的方式,要耐心地说服引导与解释。家长还应该定期与老师互通情况,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入学后的情绪较快稳定下来,达到心理平衡,从而更好地接受教育。(司长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