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最牛班级”是功利教育的喇叭

2011年06月02日 10:02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牛班级”是功利教育的喇叭
功利至上 恶“灌”满“蝇” 漫画作者 李法明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相关报道:武汉最牛班级41人就读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

  据《今日早报》报道,武汉一个曾由53名高中生组成的班级,41人在世界名校攻读硕、博学位,其中34人在哈佛、耶鲁、康奈尔等国外名校,7人在北大、清华等国内顶级学府,专业涉及经济、生物、电子等数十领域。其余12名同学则分散于北京、首尔等地,进入宝洁、三星等世界500强企业跻身“金领”。他们中的多数人,今年只有二十五六岁。

  这一令人艳羡的“牛班”已被刻上功利教育的烙印。

  对于教育而言,是否成功,不是看眼前的升学率、就业情况,更要看社会远景发展,爱因斯坦说,“当一个人忘记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这个“剩下来的东西”不是分数、升学率,而是无形的教育财富:责任感、创造活力、人格完善、较高的快乐指数以及公益情怀等。这些造福社会、服务大众的品质远比重点大学毕业证更有分量。

  对“最牛班级”的过分追捧,无疑是在强化,这才是真的好教育、才是精英人才。这不就是功利教育的典型心态吗?这种宣传,只会让家长非理性的功利心态继续膨胀,孩子的负担继续加重,“名校崇拜”心态继续推高,孩子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力争上游的心态可以理解,可不要忘了,能达到金字塔尖者,绝对是极少数,更多人,必须成为默默无闻的塔基。这就是所谓的“自然成才观”,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尽情发挥,富有情趣,乐趣,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这就是最好的成功。哪怕他只是电视修理工,也能为千家万户带来“收视快乐”,其贡献不亚于硕士、博士。

  朱清时院士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

  所以,媒体、家长和教育者,在拔尖、掐尖的同时,千万不能忘了这条颠扑不灭的教育真理:让更多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孩子多一些“剩下来的东西”,其贡献绝对不小于让学生考上哈佛大学、北大清华。

  《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表明,“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名单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杰出政治家中,同样没有高考状元”。丁肇中也说过,“我所认识的20世纪和21世纪拿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很多,其中很少是学校里面考第一名的。”

  是分数拥有成功者,而不一定是活力创造者;是暂时的成功者,而不一定永远是成功者。现在的博士硕士等人才,不能成为教育成功的证据,而可能只是题海战术的印证。

  高考快要到了,希望媒体多一些“自然成才观”的宣传,就像杜鲁门刚当选总统时,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在孩子的成长和快乐、出名和健康之间,更崇尚“平常心态”、自然法则和健康发展,远比“最牛班级”更有积极意义,更接近理性教育观和价值观。(雷泓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