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南科大学子,参加高考?还是不参加?

2011年06月03日 15:54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南科大学子,参加高考?还是不参加?
漫画 李晓宜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新闻回放 近日,教育部表示,支持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改探索,但任何改革都须依法办学。有学者称,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日前,南科大学子在网上发表公开信称为自己“被高考”而求助,集体表示不参加高考。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表示对此问题不表态。(6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南科大学子集体拒绝参加高考的公开信在网上赢得了叫好一片,在一些人眼中,南科大是英勇无畏的教育改革探索者,不参加高考,对打破僵化的体制大有好处。

  笔者不能说这些观点都是错的,但作为参加过高考的过来人,总觉得这些观点多多少少有些理想化。向往素质教育模式没错,但遗憾的是,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许多人以为绕过了高考,就走在了一条通往素质教育的道路。这可能吗?过去的破四旧,以为砸烂了旧世界,就迎来了现代化,实现了吗?

  笔者也反对所谓的学生前途“自定论”。南科大目前不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校长朱清时说:“我们就自发文凭,让社会来承认,我们作出改革,就是高校对自己的学位负责任,让社会来检验,要让高校的办学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朱校长的乐观背后,掩藏了多少残酷与悲壮——不被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会给一些学生的未来造成多大的麻烦?学生不应该成为教育改革的“炮灰”,虽然有时候他们会为自己是改革的实践者而自豪,根本不会意识到现实的残酷。

  另外,笔者更不愿意看到学生们过早地为自己的人生设定很多不能做的条条框框,“不参加高考”正是这样毫无必要的条条框框。更何况,高考有那么糟糕,而不值得去尝试吗?有人说,高考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但问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谁也不可能逃避竞争。进入社会之后,我们会蓦然发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事情何其多?你要获得律师、医生资格证,你的的职称要晋升,等等这些,难道不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吗?要彻底远离这些,恐怕搬到国外也无济于事,或许只能远离地球一人独处……

  笔者支持教育改革,也支持改革高考制度,但改革的大方向是什么?我以为绝不是为放弃高考而欢呼。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是彻底放弃了考试的,我们反对“应试教育”,但不应该反对“考试”。当年的“白卷英雄”,又对教育起到了什么好作用?(欧木华)

  反方:已是“大学生”,何必再高考

  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家长,我对南科大学子们不参加高考的做法表示支持。

  笔者在此想重复朱清时的话:“其实南科大做的事情并没有别出心裁的地方,南科大做的事情是全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做的,比如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成功的一流大学都在做这个事情,是办好大学的必由之路。”学子们现在的身份为“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生”,既然已是一名“大学生”,还有必要回过头来参加高考么?至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那一番话的“言外之意”是要他们参加“全国统考”,将来教育部才会承认你们的大学学历,我看,这个问题,在这些学生走进南科大教室的第一天就已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也诚如他们所言,“我们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放弃了一切,甘愿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小白鼠”。现在,不仅这些学子集体表示不参加高考,且许多家长也力挺自己的孩子。“即便重新高考的消息属实,我的孩子也不可能参加!”在此,家长“力挺”孩子,笔者也“力挺”家长,这些学生没有必要理睬教育部那一套“旧框框”!

  不去参加高考,当然是源于“自信”。首先,南科大学子本来就是年轻学子们中的佼佼者。其次,有一位“敢闯敢冒而又崇尚科学的校长——朱清时院士”;教改实验班基本是“大师授课”:基础课程中,张景中院士等教授数学,陈应天院士等教授物理,陈国良院士等教授计算机;而朱清时则将亲自上阵,给学生上一门创新素质课程。这些都印证了一句名言——“有一流的大师给学生上课的才叫大学”!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南科大有你们这一帮“勇于牺牲,勇往直前”的莘莘学子。南科大的命运掌握在南科大人的手中。只要学子们有真才实学,即便将来当不了公务员,进不了事业单位,但海内外经济界、科技界,特别民营机构,他们会向学子们伸开双臂的。虽然,他们毕业之后拿不到教育部发给你们的那个“小本本”,但打着“南科大”的旗帜,我相信,会“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而这期间,关键的“关键”,是南科大师生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的“自强不息”!

  当然,“自信当自强”,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相助。从道义上讲,我们的社会是全力支持南科大“走改革之路”的;而南科大,决不是“孤立无助”的。(张传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