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维护高考公信力是个系统工程

2011年06月07日 09:53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各地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近期连续破获了45起涉及高考的贩卖作弊器材、考试诈骗案件。教育部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购买、使用非法生产、销售的各种所谓“高科技考试作弊器材”,不要相信网上出售所谓“高考试题、答案”,以免上当受骗。(6月6日《北京晨报》)

  虚假高考试题与答案为何有市场呢?当然,考生的侥幸、投机心理作怪占有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认为,考生相信虚假试题、答案,还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考试泄题事件频发不无关系。英语四六级考试泄题早已是家常便饭。还有报道说,某省高考作文题在某语文杂志上登载过。诚然,有人泄题、猜中考题,是考生购买虚假高考试题的重要原因。泄题与诈骗自有法律追究,但是高考为何被猜中考题值得玩味。这说明高考命题的严谨性、科学性还存在问题,命题还没有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命题质量还有待提高。

  高考集体舞弊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几桩较典型的高考舞弊事件都有教育者直接参与。郸城替考案中,从考生相片采集、准考证制作到监考环节,从老师、学校到招考部门俨然形成了一条龙的舞弊产业链条。宣威事件中,学校威逼高二尖子学生参加高考替考,为学校“争光”。湖南耒阳一中事件,老师更是赤膊上阵,直接用无线电发射器向考点发送答案。作弊如此疯狂,高考还有多少诚信可言?

  除了高考考试环节的漏洞以外,高考加分、保送的公平诚信问题更是疑云重生。官员、富人与教师子女垄断大部分高考加分特权、保送指标,就是无法绕去的问题。调查显示,高考加分政策已和择校费、大学高学费一起,成为公众心中的三大“教育不公平”。

  “罗彩霞”事件,以及后来曝光的多起翻版“罗彩霞”事件,涉及的高考录取诚信信,更是让人无法释怀。在手眼通天的权力面前,多道监管关口都成了一推就开的虚掩大门。“罗彩霞”事件中除了冒名者的父亲王峥嵘因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被追究刑责,邵东县一中教师张文迪和原邵东县界岭派出所所长姚亮生被处分以外,教育部门、招生部门、贵州师大都相安无事。如此轻描淡写查处高考录取舞弊事件,高考录取公平难以让人放心。

  高考公信屡受质疑,教育部加强考生诚信教育无疑有其必要,但是,维护高考公平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部仅仅提醒考生讲诚信,恐怕解决不了多少高考诚信问题。教育部在严禁考生作弊的同时,更要管住权力作弊,加强高考命题、保密、考试、录取环节的监督管理。

  一方面,教育部要创新高考命题制度设计,加强考试管理,严明监考纪律,依法落实舞弊责任追究。另一方面,要征询各方意见,对各种高考加分政策与自主招生程序进行全面清理,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才评价标准。避免地方各自为政、随意加分。更为重要的是,“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体现”,教育部要痛下决心砸破招考暗箱,把详细招考信息放在阳光下暴晒,自觉接受舆论公开监督。避免权力之手染指高考竞争环境。(叶祝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