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考了,生活的秩序也不能打乱

2011年06月07日 14:42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些天,这几个月,或者说这几年,考生和家长们都在为高考忙碌着,这种忙碌是日常的、平常的、正常的,如同吃饭睡觉一样。

  不正常的是,全社会的情绪在高考这几天起了变化,被高度调动起来了,那些平常经历过大考小考的孩子们,忽然强迫自己还有很多遗漏点,而那些平时劝告孩子“考好考坏无所谓”的家长们,情绪也陡然紧张起来。

  这种情绪的交叉感染,让高考这几天本来宜人的凉爽显得有些烦躁而沉闷。是的,这就是全社会应对高考的真实心态:紧张、焦虑、茫然、期待、渴望奇迹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因而有的家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被打乱,或烧香拜佛,占卜求签;或请假陪考,寸步不离;或猜题押题,夜以继日。甚至有人梦想通过舞弊方式投机取巧。如临大敌,如履薄冰。

  这种心态,在10年前,或者说20年前高考“独木桥”时代,尚可以理解,但在今天高考已进入平民时代,似乎大可不必。

  因为,通往大学的渠道已不再拥塞,今天高考的可预期性已经大大提高:首先是高考录取率大大提升,大学梦不再遥不可及;其次是意愿选择性大大增加,志愿填报失误的偶然性降低了;此外,第三种选择越来越多元,即使高考,也有更多渠道进入象牙塔。

  当然,这并不是说高考不重要,930万人的考试大军,远远超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的140万人,高考无可争议的仍然是我国第一大考。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的说法,高考仍然是“中国最公平的一项制度”。

  在笔者看来,这项制度设计的本身,就是要求考生在适度心理荷载的情况下考出真实成绩,大悲或大喜,大起或大落,都是不正常的。因此,梦想无米而炊,希望奇迹出现的可能性不大,高考更主流的选才方向仍然是评测学习过程中的优异程度,而非考试过程中的发挥程度。

  所以,面对高考,让孩子们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让考生在日常环境下发挥也是正常的。高考毕竟不仅是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同样是心理素质的考验。家长和社会同样需要调整应考心态,没必要过度紧张。也没必要浪费过多社会公共资源,以“爱心”的名义,过多分担高考生本应承载的责任和压力。比如孩子们的预见能力、统筹能力、应急能力,这些何尝不是他们今后人生中最重要的生活能力呢?

  无论如何,我们今天仍然要祝福所有经历高考的孩子,以平常的心态,应对平凡的高考。我们还要提醒他们的是,高考只是阶层平等流动的一个阶段而已,随着社会日渐追求公序良俗,这种公平博弈将无处不在,狂热的高考,终究会归于平和。跳跃的“龙门”会在人生旅途上时常敞开,每个人都有跳跃的机会与希望。

  这,才是时代真正的进步。(王方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