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改革“实验校”——南方科技大学的首批45名学生,最终像他们之前在公开信中表态的那样,无一人参加全国高考。
“拒考”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褒贬不一。值得注意的是,当45名“热血青年”以行动坚持南科大“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办学初衷时,校方的态度却模糊不清。用校长朱清时的话说,“我们对这件事没有态度”。
毫无疑问,参不参加高考是个人自由,哪个部门都无权要求谁必须高考,进而获取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事实上,假如说南科大没有招生权就招生、招的还是高二学生是违规的,那么现在让这些已入校3个月、来自不同省份的非高中毕业生都在深圳高考,填报一个因为没有招生权而并不存在的“南科大”志愿,甚至据说为了动员大家走这个形式还承诺“答零分都行”,那更是违规的。
问题是,无论对南科大,还是对它的学生,承受的压力都是显而易见的。高考期间,南科大校内只有几名学生上课,其余都以回家过端午等为由离校了,连校长朱清时也跑到外地开会,并谢绝采访。这不能不让人担忧:如果说“拒考”事件证明南科大跟教育行政部门的博弈走到了阶段性摊牌的时刻,那么类似时刻显然还会到来。而每当矛盾不可调和、必须做出决断之时,若南科大跟有关部门都“没有态度”,看着这批17、18岁的学生自己去选择、去发声,去当冲锋陷阵的“小白鼠”,那这样的教改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更何况,一个大学最终立足,靠的是为人认可的招考模式和教学质量,而不是叛逆者的标签。作为一个刚起步的学校,南科大在喊出“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做世界一流”口号,把“拒考”当作“不回归体制”标志的同时,连自主招生的笔试题都是委托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即高考试卷的出题机构出的,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教改,又岂能只靠学生们的勇气呢?
学生可以喊出“甘当小白鼠”乃至“为教改献身”,但学校不能让他们为纠结的改革“做出最大牺牲”。退一万步讲,即使南科大首批学生实际上并没有“牺牲”、“献身”,其中一些人还抱着很现实的想法,如“有南科大首期的光环,比拿名校文凭更好找工作”,或“志在出国,国外很多大学本身也不认可国内本科文凭。而南科大由知名教授执教,报考竞争又没清华北大激烈,是个机会”等等,并都有了光明前程,这种变南科大为噱头、为“出国试验田”的做法,恐怕也与教改者的初衷相去甚远。(木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