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孩子浪费折射节约教育模式僵化缺位

2011年06月15日 14:45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带着孩子们出国交流,回来后的心情很沉重。不珍惜粮食、缺乏谦虚礼让意识,住在外国人家里,给人家多添了很多麻烦。我在想,我们的孩子这是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是怎么了?”济南某著名中学一位不愿向外界透漏姓名的老师如是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她和另外一名老师带着二十多位上初中的孩子,远赴加拿大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旅途中发生的种种事情,让她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比起部分经济独立的大学生,中小学生更依赖父母。有些孩子出手的阔绰程度,让我们老师都目瞪口呆。有个小女孩在加拿大一次就买了8个itouch。外国商店特别欢迎中国客人。你不敢想像,我们的孩子除了购物之外就没其他爱好。不想外出旅游,不想和外国人交流,买想要的东西才是他们出国的目的。”谈起自己带的学生,这位老师仿佛是第一次真正认识他们一般。 

  “孩子在外国的诸多表现,绝不简简单单是孩子的问题。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长、乃至我们的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还要从教育层面入手。”虽然情绪稍显激动,但她坚持认为孩子的问题并非应由孩子承担。

  浪费源于家庭学校的教育失职

  这位老师认为,孩子浪费有其特定的心理因素,“青春期孩子渴望被注意,浪费攀比不完全是虚荣心作怪,通过攀比可以获得自我独特的感受。我注意到,成绩不好又没有文体特长的一些孩子更喜欢浪费攀比,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老师面前证明自己的存在。这需要我们引导孩子恰当的消费。但有的家长却极为溺爱孩子,怕孩子吃一丁点儿苦,总是顺着孩子的意愿做事,这只会纵容孩子攀比意识的增长。”

  家住济南某小区的葛先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担心,“虽然说现在日子好过了,但孩子花钱太厉害了,整天泡在网上,光玩游戏就花了几千块钱。打游戏就像着了魔,跟吸了毒一样上瘾,不让他打都能和你拼命。想沟通沟通,孩子都不怎么爱理我。”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处于性格塑型期的孩子,其精神家园没有经过细致耕耘,很可能是一片荒芜。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自己有时一天都没空和孩子好好说说话,孩子不是在学校就是在网上。有的家长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抚养,更缺乏和孩子的心灵沟通与交流。

  “我的工作经常出差,很少在家。妻子也要工作,没时间陪孩子。孩子除了上学就要一个人呆在家里。久而久之现在想和孩子好好谈一谈,孩子也不怎么爱搭理我。”在一家电子企业工作的马先生向记者诉说着自己的烦恼。

  对于孩子们大手大脚消费不良习气的形成,北京大学教师张辉认为,这和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不要苛求孩子,家长们尚且铺张浪费,怎能要求思想还没成熟的孩子像理想人一样生活着。不要总是疑惑孩子怎么了,应该反思我们到底怎么了。”

  节约教育模式僵化缺位

  “现行的节约教育模式僵化缺位。我们的节约教育更要入‘心’,抓住心灵中最敏感的感触。现行节约教育主要有两种。其一控诉旧社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呼唤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厉行节约。如今还存在的寻根之旅、忆苦思甜就源于此。但这一模式的缺点是脱离实际,流于形式,无法让孩子感同身受。其二讲述国家资源有限,现在浪费了以后就没的用了,关注面过于宏观,现实生活中没有多大的触动。这两种模式向我们宣传如果浪费就是对不起过去、对不起将来,这样的教育模式难以起到预期效果。”谈到节约教育问题,山东大学的一位后勤管理人员这般告诉记者。

  虽深知节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科书上也反复强调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但我们的节约教育似乎并没有收到如此效果。“记得小时候语文课本上反复背诵的《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但诗只是诗,最多让我感慨一下。生活中的我不会因为一首诗就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了。”回想起从前接受的节约教育,济南某高校的李同学觉得自身价值观的形成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真正决定我价值观的,不可能是照本宣科的书本内容,而是社会规则下的潜伏暗流。中国人爱面子,喜欢要面子害怕丢面子。有时也不想浪费,却要忍受别人鄙夷的眼光。他人的看法对我的冲击力是节约教育所不能比的。”李同学坚信节约教育很难对人的价值观起到多大作用。

  根治浪费,需开展全民节约教育

  “根治校园浪费,不能光是靠拆东墙补西墙式的堵缺口,根本在于疏导社会情绪,借此改变社会氛围。”济南一高校在校生对记者表示。

  济南某高校的一位辅导员认为根治校园浪费,从全社会着手才能治标治本,建立全民节约教育模式。“国民正经历从贫穷到富裕的巨大变化,物质富庶的同时精神荒芜是必经阶段。从前的节约教育模式业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建立新时期的节约教育迫在眉睫。全民节约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全民性,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收到好效果。全民节约教育需要改变其教育方法,建立物与人的和谐关系是全民节约教育的题中之意。从情感上改善物与人的关系才能使这项活动坚持下去。”

  对于能否通过全民节约教育建立节约社会生态环境,该辅导员却持悲观态度。“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路线,却是一条踯躅难行的路,执行起来太困难。经济学有一个著名‘公地悲剧’理论,即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社会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力阻止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许多公共资源因为无法界定产权而遭到过度开发。让全社会都节约的设想就和‘公地悲剧’一样,只要有一个人奢侈浪费都会给这个方案造成致命性的恶劣影响。所以在理念更新的同时必须辅之以新的技术支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全民节约模式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必须践行的设想。”(记者 鲍青)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