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调查发现54.7%的人认为谢师宴难谢师恩

2011年07月05日 07: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高考、中考的结束,大批学生进入毕业季,不少地方的学生和家长一窝蜂地赶着摆谢师宴,各大饭店因此生意火爆。有人说,这反映了中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但也有人提出,谢师,本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感恩之情,却总以请客吃饭的物质化形式出现,是否显得急功近利了一点?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70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69.9%的人发现周围举办谢师宴的人的确较多,表示很少或没有的人仅占9.3%,其余20.8%的人表示不清楚。

  受访者中,学生家长占46.2%,学生占15.8%,老师占10.5%。

  仅21.8%的人赞成用举办谢师宴的形式来感谢老师

  今年硕士毕业的小周即将离开北京回家乡工作。按照师门传统,离校前夕毕业生要一起宴请导师。“我们师门庞大,这次来的人尤其多,订了12人的包厢最后还要加座。老师看着满满一屋子自己的学生当然高兴,可我们却愁坏了。”

  小周说,越是临近毕业,要花钱的地方就越多,现在都不敢仔细算账了。“往年师兄师姐也都是这样过来的,可是今年物价上涨得厉害,来的人也多,我们很无奈,只能硬着头皮招呼。光是预定包厢就花了300多元,吃饭的钱我们几个平摊,每人都得上千元。”

  参加了几轮谢师宴,小周不禁大感困惑,“师恩当然要感谢,但用谢师宴的方式未免太形式化。只是现在风气如此,不请还显得不懂事。我们作为埋单者,心里真不是滋味。”

  调查显示,仅21.8%的人赞成用举办谢师宴的形式来感谢老师,44.5%的人反对,还有33.7%的人表示“不好说”。

  有近20年教龄的浙江某重点中学高中班主任黄老师,最近也赴了不少谢师宴。每年高考过后,各种饭局都让她难以推脱。“说实话,我真不想参加,因为教书育人是职责所在。只是孩子们能考上好大学,家长高兴,我也不好直接拒绝,这毕竟是好事。”黄老师表示。

  在黄老师看来,十几岁的中学生根本没有举办谢师宴的意识,大都是家长想要代为感恩,“我们做老师的,都比较看得开。每年考上大学的孩子那么多,将来能回母校看看老师的又有几个呢?现在谢师宴也变味了。我们并不需要家长感谢,但家长却要大摆宴席,原因就是孩子上了名牌大学,是很有面子的事儿,需要设宴庆祝。”

  黄老师还认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对中学老师的感情更深,因为他们是在老师的大力帮助和鼓励下,用知识改变了命运,“这些学生对老师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城市里的孩子就不一样,总觉得自己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比如首先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其次是家里的条件,最后才是学校和老师。所以,这些孩子对老师的感恩程度大大不同,谢师宴流于形式也是正常现象。”

  此次调查也显示,54.7%的人认为谢师宴远远不能承载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71.4%的人认为举办谢师宴不一定代表真正尊师重教

  “吃饭喝酒过于单调庸俗,我们精心挑选了一家很有文化气息的咖啡馆,请老师和我们一起,畅谈这几年的学习生活感受。”主修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陈曦今年毕业时,和同学们一起策划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谢师宴,“这样的谢师方式既不会造成太大的经济负担,又显得很有校园特色,免去了酒桌上那套敬酒劝酒的繁文缛节。”

  “大家都很开心,这也为我们的学生时代画上了完美而优雅的句号。”陈曦说,散场时大家依依不舍,老师也为每个人写了毕业赠言。同学们说好了,以后每年教师节,大家都尽量回校看望老师。无论离母校有多远,我们都不会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对于教育自己、成就自己的老师,究竟该如何报答?调查显示,“经常问候并看望老师”排在首位(68.3%),第二是“实现个人真正的成长”(64.1%),第三是“铭记老师的教导”(60.9%)。接下来还有“让老师为有自己这个学生而骄傲”(60.0%),“在学习工作上取得好成绩”(59.5%)。赞成“用礼物等物质方式”感谢老师的人仅占15.6%。

  有人说,人生还长,报恩不要太着急。但陈曦认为,现在社会过于功利化,人们要求“有恩必报”、“有恩速报”,“原本单纯的校园也沾染上这样的风气,一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已蜕变成你来我往的利益关系。情感少了,物质的东西多了,谢师宴也有攀比之嫌。这样只能玷污原本纯洁崇高的师生之情。”

  “在‘从众’的压力下,‘谢师’往往流于谢师宴这一种形式。”今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江伟表示,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情,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老师的教导铭记于心,让老师以你为荣,经常与老师沟通,联络感情。“以前人们常说一句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报答父母的恩情,难道也会去请客吃饭吗?”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臧峰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谢师宴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学生和家长设宴感谢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但当谢师宴成为商家的营销策略,人们开始攀比酒席的规格和档次时,谢师宴的美好初衷就被物质化的行为遮蔽了。”

  对于谢师宴火爆的现象,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45.7%的人认为这是因为精神回报老师有难度,物质回报相对容易。36.7%的人认为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顿饭不算什么。还有29.9%的人认为这体现了学生急于报恩的心情。

  调查中,得到大多数人(71.4%)认同的一个观点是,谢师宴更多是一种形式,并不一定代表真正尊师重教。

  在臧峰宇看来,师生之间最重要的关系表现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生掌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在学习和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贡献社会,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每个人都可以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一张贺卡、一句问候、一封书信,都能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这些方式同样体现了学生所要表达的感恩之情。实习生 张锐珏 本报记者 黄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