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幼儿园“公私分明” 年收两万六市民叹贵过大学

2011年07月06日 14:15 来源:南昌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幼儿园“公私分明”年收两万六市民叹贵过大学
“家庭作坊式”幼儿园虽然设施简陋,但生源却还不错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入园难,难过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这是时下网上流传于年轻家长中的一句顺口溜。南昌的幼儿园入园虽然没有那么难,但是部分幼儿园的收费的却高得令人咋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南昌市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从1000元/年到26400元/年不等,相差近30倍。

  现状:幼儿园一年收费2.6万元

  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每年收费超过万元的幼儿园不在少数。以南京东路的南昌翰林沅双语幼儿园为例,一年费用达到2.3万元,如果是全托一年花费甚至能达到26400元。

  在江西省广电幼儿园,一位老师告诉记者:“1岁半的小孩,每年收费2.6万元,包括保育费、教育费、伙食费、课本费等。2岁的1.8万元/年,总体而言,小孩年龄越大越便宜。”

  民办幼儿园不但收费标准高,一些行为还往往让人难以理解。李先生今年将小孩送进了滨江豪园的南昌广电幼儿园,一个学期收费6900元。李先生表示,本来9月份才算下个学期,可是校方5月份就要求家长交下个学期的学费,把学生“拴住”。

  幼儿园热衷办兴趣班“圈钱”

  记者调查发现,不管是公办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都对办兴趣班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周女士的孩子在南昌铁路艺术幼儿园就读,她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学费是不贵,只要500元/学期,但是学校的兴趣班有点多,什么舞蹈啊、画画什么的,虽然每个兴趣班只有两三百元钱,但是加起来也是不少的。”

  江西省广电幼儿园和南昌翰林沅双语幼儿园也办了兴趣班。据两家幼儿园老师介绍,即便是交了2.6万元/年的学费,如果要参加兴趣班的话还要另外交费用。

  “家庭作坊式”幼儿园生源多

  眼下正是中小学生陆续放暑假的时候,部分幼儿园“反其道而行之”,开始“招生”。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旁的南昌早期家庭教育学校。该校的报名处直接设在了学校的门口,记者以家长

  的身份询问报名情况,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收2-6岁的孩子,一个学期收费2820元。”

  王老师在丰和北大道开了一家“家庭作坊式”幼儿园,每个孩子每个月只需花费200元左右。幼儿园设施陈旧,且只有一样娱乐设施——滑梯。幼儿园仅有两名老师,但这并不妨碍逾百位家长将孩子送来。

  公办幼儿园收费低门难进

  赵女士很想让自己的小孩进东湖区某公办幼儿园就读,虽然找了很多关系,但却未能如愿。赵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听说有人花了上万元的赞助费才进了那个幼儿园,我们想花钱进去都找不到人啊!”

  据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统计,去年,南昌市民办幼儿园有463家,公办的只有68家。“今年数据暂未公布,总体数量与去年差不多。”工作人员表示,从数据上看,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比例失调。

  收费低也成为家长“削尖脑袋”将孩子往公办幼儿园送的原因。据省发改委收费处王洪调研员介绍,我省现行的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是1997年制定的。目前省级示范幼儿园收费标准大概也就120元/月,而街道办的公办幼儿园最低的只有65元/月,按一年上9个月的课计算也就1000元左右,私立幼儿园最高的可以收到将近3万元一年。面对几十倍的价格差异,为把孩子送进公办幼儿园,家长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托人、送礼、交赞助费……

  规范:幼儿园高收费要过成本核算关

  “目前,南昌市的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的是备案制,其收费悬殊较大,上万元一年的很多。”市物价局收费二处苏根生称,根据相关文件,我市明年或调整幼儿园收费标准。

  针对目前幼儿园收费现状,省发改委收费处王洪调研员告诉记者,幼儿园乱收费是全国性的问题。目前,由教育部牵头发改委等单位参与的《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正在征求意见,预计明年即可出台。他还告诉记者,为配合《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明年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可能会调整。对过高收费的民办幼儿园,王洪表示:“民办幼儿园的收费虽然是实行备案的,但也要对其实行成本核算,不能太离谱,有合理回报即可。”

  挂靠幼儿园要重新定位

  此外,针对不少幼儿园的挂靠现象,如南昌广电幼儿园,从名称上来判断,应该属于公办幼儿园,实际上却是民办幼儿园。《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对民办和公办的性质都进行的界定,如规定公办幼儿园是指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幼儿园。据介绍,这些挂靠的幼儿园将来可能要进行重新定位,或转成公办幼儿园或完全成为私立幼儿园。(记者 杨小勇 实习生 刘超 蒋王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