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农村留守儿童暑期进城探亲 教育和安全问题待关注(2)

2011年07月18日 08:57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暑期教育和安全谁来管?

  7月3日,杭州下沙1名小孩溺水身亡;7月7日17时左右,萧山3名中学生在浦阳江游泳时不慎溺水身亡……据粗略统计,今年夏天,仅浙江地方媒体报道的外来务工者子女因为意外溺水死亡的事例就已不下20起。

  其他的意外事故也频频发生:7月13日,外来务工者杨源树和韦发荣因为与邻居发生争执,6岁的儿子被邻居砍了10多刀,送到医院时已出现失血性休克;16岁的“小候鸟”小卢,为了捡掉进河里的篮球,再也没上来……

  高爱琴和丈夫在北京东坝地区一起开了家餐馆,孩子放暑假后从老家来到他们身边,高爱琴和丈夫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来忙活,一直干到半夜才打烊。孩子来了后,只能到餐馆帮忙干活才能和父母在一起,来了一星期,连天安门都还没时间去看。

  “真的挺亏的,她还小,身边又没有人帮着照顾,北京这么大,她一个人出去我实在不放心,她走之前一定得带她出去转转。”看着扫地的孩子,高爱琴叹了一口气。

  近年来,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又正值他们的育龄阶段,城市“小候鸟”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城乡结合地段,一到暑假,出租房附近到处活跃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身影,在朝阳金盏乡,记者看到,拆迁待建的工地、废弃的枯井、密布的电线,都给那些“散养”的“小候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为了应对近年来出现的城市“小候鸟”的安全和暑期教育问题,让外来务工人员更加安心于本职工作,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开办农民工子女暑期班,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此举深受农民工欢迎。

  而更多的社会组织也积极行动,如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开展暑期“幸福列车”活动,搭载农村留守儿童来到北京,与在京务工的父母团聚,安排孩子们观看升国旗、参观清华北大、参观父母工作地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父母为城市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体验社会的关爱。

  何时不再如候鸟般迁徙 ?

  “迁徙”之路危险而且辛苦,因此农民工家长们都不愿让孩子成为“小候鸟”,希望能够一家团聚,然而,现实打消了很多人的想法。

  “留在北京,生活成本太高,关键是没法教育,不如在老家。”在春秀路菜市场里,来自河南周口的陆永华经营着一家40多平方米的餐馆,卖一些早餐、凉皮、熟肉,店面虽然不是太大,但是生意还算红火,手下有六七个员工,每天早晨来吃饭的顾客络绎不绝。

  他来北京已经八年,一直在春秀路附近做着小生意,生有一儿一女,孩子在老家上学,暑假来到他身边,为了让孩子多学点东西,感受城市的教育氛围,他给儿子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陆师傅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这些年在北京闯吃了不少文化低的亏,现在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

  现在他每年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教育花销大概3000多元,今年报暑假班花了1000多元,“现在有生意,要不然这花费可受不了。”

  司相成是河南固始人,来北京11年,一直在东城区收废品,游走于各个小区,生意好的时候每个月能赚上万元,差的时候也就是几百块。“干这行不体面,但没办法,咱又没知识,没文凭,就是赚口饭吃。”为了让孩子以后能成为“体面”人,他下决心搞好孩子的教育。

  目前他让孩子读了一所私立小学,放暑假了,一直在他身边待着,每天督促他学习,虽然司师傅没太多文化,但是很关心孩子的考试问题,他一直问记者,孩子没户口能不能一直在北京上到高中,以后考大学是不是只能回老家,如果回家考试该怎么转学校。他不想再让孩子做“小候鸟”,而是留在他身边。可现实给他的答案让他无比失望。

  东直门外大街的一个路口摆着一个修车修锁的小摊,来自苏州的埔文君的工作是帮人补胎、修车,他来北京已十年了,“我干这个,赚不了多少钱,就是图一个自在。”埔师傅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乡上小学五年级,一个刚刚四岁,每年放暑假后,他就把孩子和爱人接到北京来住。埔师傅带着孩子游故宫、登长城,虽然花销有点大,但为了孩子他舍得花钱。只是很多时候,他不知道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

  当记者问埔师傅,孩子在身边整天吵闹烦不烦时,他说:“常年在外面,孩子几个月才见一次,就喜欢天天听他们吵闹,哪里会烦。”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一家人团聚,不再让孩子两地奔波。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除了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临时之举,从根本上解决“小候鸟”的问题,还是要改进目前分割的城市二元结构,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机会共享城市资源、政策和权利,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可以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图书馆、社区体育活动场所、文化活动中心等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并且提供他们和城市孩子交流的平台。

  毕竟,今天城市留给他们的印象将深深影响他们未来对城市的态度……记者 车辉 实习生 沈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