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有没有前途?
2006年,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规定,凡是农村学生、移民、军人的子女,以及城市贫困家庭的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不仅免收学费,政府还给予一定补助。2010年,重庆市政府将这一政策扩大到所有就读中职的学生,即不管城市还是农村读中职的学生,全部免收学费。2010年全市中职学校学生达53万人,与普通高中学生规模基本相当。
时下,不少学生和家长仍然将“读职校”作为高中毕业以后万不得已的“最后选择”。职校学生的就业前景到底好不好?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还未毕业的职校姑娘成了大医院争抢的人才
17岁的胥樱子还有一年才毕业,就已经收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几家三甲医院的邀请。和她一起收到邀请的,还有文维、谭诗韵、秦莉等好几位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一、二等奖的同学。“想进这些医院的人挤破了头,我们以前做梦时都不敢奢望。”这让小姑娘感到非常意外。
初中毕业后,胥樱子考上了涪陵的一所高中,读了一年后,她决定转入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读护理专业。作为三峡移民,胥樱子读中职不仅不用缴学费,而且每年还可享受1500元的生活补助。关键是这里所教的每一项内容都是胥樱子感兴趣的,她一扫高中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状态,如饥似渴地练习每一项技能,还考上了学校的成人大专。
2011年6月,胥樱子获得全国第四届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成为重庆第一个在全国性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胥樱子告诉记者,她目前正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实习,还有一年自己就能拿工资挣钱了。
据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黎德龙介绍,近年来重庆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探索了城校、园校、产校和城乡“四个互动”,以及学生和学徒、教师和师傅、作品和产品等“九个融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职业技术人才。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重庆获得的奖牌总数再次蝉联西部地区第一。
职校毕业两年即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高中毕业后,金林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落榜后他一度准备和同村的人去沿海打工。在姐姐和其他同学的劝说下,他来到重庆市化工职业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习。2008年,金林通过层层选拔,获得了参加全国化学分析技能大赛的资格,但由于父亲的意外离世,他很遗憾地错过了参加全国大赛的机会。
突遭变故使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金林不得不改变再读一年考取技能资格证的计划,带着成人大专学历踏上求职之路。经过笔试、面试、实际操作等多道关口的考验,他战胜多位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成为重庆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当年招录的唯一一名应届毕业生。上班后,金林才知道,他也是这家公司这些年来招录的第一位职业学校毕业生。
金林没有让慧眼识珠的企业失望。2009年,工作还不到一年,他就被选拔为业务骨干选派到北京学习;2010年,他在公司举行的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2010年11月,金林又在第二届重庆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化学分析技能第一名,同时还取得了“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证”,成为公司700多名员工中仅有的两名高级技师之一。由于成绩突出,参加工作才两年的金林,就获得了“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金林的出色表现,也让这家公司彻底改变了对职教学生的看法,今年他们一次就招收了好几名化工职业学院的毕业生。
“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深度合作,培养目标就是为企业输送实用型技能人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校长胡仲胜说,学校与重庆化医集团的合作已经延续了整整10年,专业设置覆盖了企业对应用人才的全部需要,每年除了为企业输送300名毕业生外,还能接受500名在职员工来校进行技术提高。从2007年以来,学校已连续几年蝉联全国石油化工类技能大赛团体和个人第一名。重庆市教委职成教处处长隗建勋认为,像化工职业学院一样,重庆的职业学校都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上岗操作,请企业专业人员为学生授课,核心专业课程必须将课堂搬到车间进行实习教学,这些措施保证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也保证了像金林这样的职教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
“没有这么好的职教政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2008年,甘肃省固原市张易镇马泉村两组的刘彬高中毕业,只身来到重庆市机电工业学校求学。
据重庆市机电学校校长彭勇介绍,刘彬在学校读书期间,因为家庭困难,生活上一直很节俭,并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但这没有耽误他的学业,学习期间他还竞选上了校学生会纪检部部长。2010年,刘彬被江苏开山集团录用,不到半年就被车间作为技术骨干培养,并代表所在车间获得了集团公司技能大赛的一等奖。今年年初,刘彬又被总公司调往重庆市双桥区开山集团工作,同时被车间任命为班长。“现在我不仅凭自己的技术挣钱养活自己,还能给农村的父母和奶奶寄点钱,尽自己的孝心。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刘彬表示,今后将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更多的同龄人介绍重庆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
重庆市荣昌县铜鼓镇万福桥社区的邓友成,也是靠资助完成了机电学校的学业。这个懂事的孩子每月都会从资助的生活费和勤工俭学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钱来,寄给在大学读书的姐姐。邓友成说,能赶上这么好的政策,确实很幸运。
来自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古宋镇土红拗村五组一个贫困家庭的申光润,学业优秀、技术过硬,毕业后被留校任教。有了他做榜样,当地人开始争先恐后地将子女送到重庆的职业学校学技术。
2010年,重庆市中职学校毕业人数达15.9万人,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6%以上,人均月收入达1500元以上。“随着职业教育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前景不断改善,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通过职业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命运,进而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黎德龙说。(本报记者 张国圣 特约记者 李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