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鹰飞,她就要走进梦中的“象牙塔”。七月流火,她先在车间当起了鸡柳工。
571分,一本被河南大学日语专业录取;当班主任孙老师从网上查到这个信息时,元静正在一家企业下面的一个车间铲着鸡柳,挥汗如雨。
18岁的元静是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儿,刚刚高中毕业,河南省淇县高村镇元鱼坡村人。
在艰难中生活的三口之家
元太顺,今年已经63岁,中年得一女,疼爱有加,取名元静。元太顺和妻子郭清英均务农,家中三亩薄田。
岁月不饶人,近年来,元太顺感觉供养女儿上学越来越力不从心,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不时来扰,需要经常吃药。妻子郭清英更不用说了,早年就患上了精神类疾病,一直靠药物支撑才不致做出一些“傻事”。一家三口人,两个药罐子,一个学生,日常生活可想而知,家中鲜有积蓄。政府发给元太顺夫妻的养老金,是供元静读书的主要资金来源。
对此,元太顺说,自己亏欠了女儿太多,很多同龄人有的,元静都没有得到,他希望女儿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再像他们一样一辈子受苦。
在高中几乎不吃菜的女孩儿
中等身材,偏瘦,面色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这就是元静。
在元静的记忆中,上高三前几乎没有买过菜吃,即使手头有些零钱,她也宁愿买些复习资料或书籍来充实自己,虽然那并不顶吃。
一般情况下,一个馒头,一碗稀饭,这就是元静的正餐。一日三餐,不会超过三元钱。因为长期不吃菜,元静体质偏弱,经常会生一些小病,上课时饿得胃疼是常事。这种情况直到上了高三,才有所改善,她开始买些菜吃,虽然这会增加父母的负担。
但是,为了高考,她不敢再拿身体开玩笑。没有好的身体,是不可能熬过高考的。高考虽然已经不如以前那样激烈,但河南考生若是想考上一所好学校,仍是百里挑一。
在心中埋藏了18年的幸福
在元静的心中,虽然父母很清贫,她无法得到别的女孩拥有的财富和缤纷色彩,但她一样拥有别人没有的幸福,因为这幸福,她常常会在深夜里泪湿枕巾,一个人体会那甜蜜。
上了高三以后,元太顺害怕女儿在学校吃不好,每周都要骑着车子给女儿送一次饭吃。当元太顺从包得很严实的衣服中取出饭盒时,那饭还是热腾腾的,元静能吃出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那是父亲骑了十几里路送到学校的。
还有什么饭能比家里的饭更好吃的呢?很多女生都羡慕元静,说她有一个好父亲。
元静说,她从没觉得父亲没本事,相反,她为有这样一个慈父而觉得自豪、幸福。当然,元静没有当面对父亲说过;这不需要说,父亲也会明白。
在奋斗中实现的青春梦想
高考后不久,分数下来了,元静考了571分。虽然还不知道自己会被哪所学校录取,但是她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学费担心。
7月10日,元静跟着儿时的伙伴一起,走进了河南大用集团在淇县的一个生产车间,当起了一名铲鸡柳工,一天的工资30多块钱。早上6点半,元静就要骑着车子从家里出发,前往工厂,晚上7点以后,她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7月23日,当班主任孙老师从网上查到,元静已经被河南大学日语专业录取时,她正在车间铲鸡柳,挥汗如雨;为了上学,为了自己的青春梦想。
当元静考上河南大学的消息传遍鱼坡村时,小村的人纷纷向元太顺道喜。元太顺有些痛苦,因为女儿的学费还没有着落,为此,瘦弱的女儿在车间流着汗,他却帮不上什么忙;这本应是女儿享受高考后惬意生活的时候。
元静说,她已经考上学了,现在能帮父母多少是多少,以后上了学,她将靠自己的双手去挣学费,未来给父母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这就是元静的打工心态。
青春也有翅膀,九月展翼飞翔。
祝福元静。
编后:
贫穷像一座大山,压垮了一些优秀学子继续求学的梦想;贫穷也是一座宝藏,能够给优秀学子前行的动力。随着9月份开学的临近,不少闯过高考关的贫困学子又在四处筹集学费。救助一个贫困学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就是给了孩子一个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伸出手,帮助元静们渡过难关。 (记者 孙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