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学术界能引以为戒
郑倩琳说,她给四川大学写信投诉,只是希望让抄袭者受到相应处理,否则,“会让更多的人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恶化整个学术气氛。”但她同时表示,“不希望处理结果太严重,更不要让李先生就此身败名裂。”
针对“两人不知谁抄谁”一说,郑倩琳再次明确表态,她在写作论文时,从没有看到过李小光的任何文字资料,“更遑论如此大篇幅地抄袭李先生的文章”。
在一封正式回复天府早报记者的电子邮件中,郑倩琳说:“从发表时间看,除非我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否则怎么可能抄袭到李氏的书呢?这道理非常简单,毋庸多议。”
导师
陈丽桂
会视川大调查结果再行动
郑倩琳的论文指导老师陈丽桂说,按照常规学术伦理,先发表者为优先原版。郑倩琳的论文发表比李小光“整整早了6年,而不是6个月”,“孰先孰后非常清楚”。
陈丽桂回忆,郑倩琳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在台湾师范大学度过的,本科毕业时,成绩排名全系第一,学术能力与品行操守都十分优异,“绝对不可能抄袭别人的文章”。她同时表示,目前学校方面暂时不会采取进一步行动,“我们先等四川大学方面的调查结果出来,若处理公正,那就不再深究;反之,如果调查结果认为是郑倩琳抄袭李小光,我们会出面主持公道。”
陈丽桂说,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逐步加深,两岸交流变得更加容易,这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双方应该沿着理性的轨道交流合作,但绝不应该出现类似抄袭、剽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川大回应>>>
一旦调查清楚立即公开结果
昨日下午,天府早报记者再度致电四川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李小光涉嫌论文抄袭一事的调查进展。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学校仍在调查之中,暂时还没有具体结果,一旦调查清楚会及时对外公开。
细节还原>>>
川大公用邮箱曾与台湾方面联系
在陈丽桂回复天府早报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还提供了另一细节:8月9日,曾有署名为“李和光”的人同她联系,称自己是“大陆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希望取得郑倩琳的联系方式,“请教一些学术问题”,但鉴于目前风波未定,她没有予以回应。
天府早报记者通过检索,发现“李和光”所用的邮箱,正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在网络上公开的电子邮件地址。
人物资料>>>
李小光男,生于1971年,宗教学博士,副教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出版学术专著《生死超越与人间关怀》及学术论文多篇,现供职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神仙信仰。
天府早报记者蒋超见习记者王垚实习生胡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