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深圳8月14日电 (记者 索有为 张子扬 杨薇)14日,为期两天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此间落幕。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论坛闭幕式上表示,与会各国大学校长在此间形成共识,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提升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能力和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
会议期间,来自五大洲近200所大学的校长围绕“21世纪大学的新使命与人才培养”的主题,就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大学体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进行了研讨。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论坛闭幕式上表示,与会校长在论坛上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在许多领域达成了共识。从各国大学校长的发言可以看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是各国政府和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教育国际化是推动人文交流的基础,必须派学生、学者到相关国家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只有融入一个国家的生活,才能够真正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对方。在此进程中,既要学习和借鉴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经验,又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发展适应本国国情的高等教育。
郝平称,校长们也形成共识,高等教育应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为学生创造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能力和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等学校需要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努力使所有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并期待这一部分学生将来成为自主创业者。
作为世界大运会历史上首次举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大学体育”也成为论坛的热门话题之一。来自中国的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称,大学体育结合了大学和体育,两者结合能够产生非常独特的合力,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品格,可以让大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屡败屡战,面对胜利从零开始,面对不公选择理智。
钟秉枢介绍说,参加本次大运会的中国代表团,80%的运动员是来自于普通大学,大学应该更加鼓励更多的普通学生参于体育运动。中国有14家专门的体育院校,不仅提供体育教育,也提供文科课程和理科课程。首都体育学院有68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大运会,这些学生不仅体育技能出色,学术成绩也非常优秀。 (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