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河北女教师山村任教27年 称不会离开山里孩子们

2011年08月18日 16:18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河北省易县紫荆关中心校啬色园学校有一位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的教师,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丝毫不落伍于城里老师,并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她就是在山区小学任教27年的孙金兰。

  跟上教改的步伐

  孙老师所在的学校地处山区,因为与外界接触比较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老师们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孙老师就在思考,如何适应课改要求,在山区学校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她自费订阅了《小学生必读》、《快乐作文》等报刊杂志。每期她都认真学习,精心研读,把其中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摘抄下来,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做一些教改尝试。2005年,学校新添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孙金兰自告奋勇跟随校长到邻县的徐水小学学习课件制作,观摩优秀教师上多媒体课。回校后,她向同事学、向自己的孩子学,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新“家伙”弄懂、弄透,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今,她能熟练地制作课件并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同时,她还利用网络优势,使有限的课本知识与无限的网络信息结合起来,将网络资源转化成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自主学习教材,改变了课堂形式,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为提高教学水平,她积极参加学区、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行们相互交流学习;她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购买的几盘《中华名师课例集萃》,几乎都能背下来。在李镇西、窦桂梅等名师的“指点”下,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水平也越来越高。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为了使每位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她采取了“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希望生的转化,促进个体均衡发展。

  对希望生,她一般分三组,第一组是自身素质强,但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对路的同学。对这些同学采取集体辅导的方法,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在补齐基础知识的同时分别再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让他们品尝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第二组是勤于学习,但能力有限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适当引导,耐心教导,多鼓励,多表扬,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第三组是自制力差,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一是通过书法、绘画等学习活动,培养自制能力,磨练意志,让他们坐得住;二是课余时间个别辅导,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等生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在班里,孙金兰多关爱中等生,上课时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习动力。其次是严格要求,主要从课堂回答是否顺畅,作业是否优秀、学法是否适当等方面加以要求,使他们快速加入到优等生的行列。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孙老师经常这样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爱心去浇灌他们幼小的心灵。”

  汤子旭是她班里的一名男生,父母离异后跟父亲一起生活。去年冬天的一天早晨,汤子旭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衬衣,小脸冻得通红,浑身不停地打哆嗦,见此情景,孙老师急忙脱下自己的绒衣给汤子旭穿上。当了解到因为爸爸前一天晚上没回家,汤子旭在邻居家借宿一夜时,孙老师领他去吃饭。面对这个可怜的孩子,孙老师感到,最关键的是要让他有一个温暖的家。她把汤子旭领回家,又联系到他的父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要求他们多多关心孩子。在她的劝说下,汤子旭住进了妈妈家。得到了母亲温暖的汤子旭从此变了一个人,性格开朗活泼起来,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也努力了,成绩提高了一大截。

  孙老师用爱心与学生沟通,既是同学们值得依赖的“妈妈”,又是同学们亲密的好朋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用无比的爱心和耐心,把一个个差班转变成了好班,把一个个令人搔头的学困生转变为令人喜欢、乐学的好学生。“怎样对待自己孩子的就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

  孙老师曾有三次调离山区学校进城任教的机会,但她最终选择了留下来,她说自己离不开山里的这些孩子,大山才是她的根。如今,她所教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进入了知名大公司。“当年,要是没有孙老师的悉心教导,我早就辍学去打工了,更不会成为研究生。”正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研究生的张伟,谈到孙老师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会永远做一名山区教师!我不会离开山里的这些孩子!”面对山里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孙老师坚定地说。(史建奇 卢金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