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小学教材因性教育内容“过于大胆”引巨大争议

2011年08月23日 09:22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前,《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大纲实践研究》课题校的一本小学校本教材《成长的脚步》,因其性教育内容被认为“过于大胆”,引来铺天盖地的争议。

  争议教材将在征得家长同意后使用

  “学校把教材带来,本意是与参加2011青少年性教育国际论坛代表交流的,听取大家意见,并没有把它推向社会的动机。学校计划在下学期开始试用,开课前将首先开展家长培训,使家长理解项目的内容和教材的意义,并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开始使用本教材上课。”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张玫玫告诉记者。

  此前,受北京市教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承担了《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模式初建》课题研究,课题组起草了《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性教育大纲(草案)》,以指导北京市性教育试点学校开展工作。目前北京共有30所中学、18所小学参加中小学校性教育大纲实践研究课题。

  谈起我国当前性教育的整体现状,张玫玫表示,“相比青少年性发育和性成熟提前的趋势,性教育明显滞后,而且力不从心。学校要想开展这个教育,谁去开展?没有专职的老师;何时开?没课时,现在课业负担已经够重了,专门设置课时,开这个课很困难;最后,这个教育谁来进行?说生物老师可以,生物老师只是对人的生理的层面了解比较多,实际上有关性的问题,除了生理层面的,还有心理层面的,还有社会层面的等等。目前,学校里可以说没有能够从这么多层面来进行性教育的人。”

  “性”教育,常常是让教师们尴尬为难的话题。据了解,在大多数学校,性教育仅作为生物课或者卫生课的一部分出现,内容也局限于一些生理知识的普及。教科书上只有几页,老师上课时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干脆让学生自学。

  “性教育课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做一个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上健康、自信、快乐的男性或女性。这里包括:认识两性的生理特点和一生变化的规律,培养尊重两性差异的意识;克服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建构完善的心理人格,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会人际沟通,建立和谐的两性人际关系等等。”在张玫玫看来,性教育是要让人学会如何做健康、自信、快乐的男人和女人。“这种关乎人一生的幸福和快乐教育,应不存在难于启齿一说,谁不需要这样的教育呢?”

  性教育该模糊还是清晰,讲多少才合适

  即便有性教育,在性教育课堂上,应该更开放还是保守?在一些问题上该讲多少,又该讲多深?是该模糊还是清晰?

  《成长的脚步》之“我是从哪里来的”部分,图文并茂介绍性交的内容是引发争议的焦点。这被部分网友描述为:“相当前卫”、堪称“赤裸裸”的“黄色漫画”。毕竟,在现代中国社会,绝大多数人还认为“性”包含个人隐私,不愿意被人公开关注,直面谈“性”,还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更何况面对的还是小学生?许多人认为,说出一个大概就可以了。

  “我认为,‘爸爸的精子如何进入妈妈体内’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大多数孩子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张玫玫说,“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缓解孩子的性好奇。性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若没有正确性知识的引导,孩子很可能会在性好奇的驱使下接触一些不良信息。”

  张玫玫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到,孩子和爸爸的亲子关系、对有关性问题的科学态度、孩子对新生命诞生意义的认识和孩子们对生命的责任感的建立。“我们把这部分内容放在了小学一、二年级。因为,此时学生的心理发展,对性没有任何歧义,能够像对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生理现象一样,平静地接受,包括科学的知识、价值的判断、情感的回报等等。”

  有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学生们对“性”早有耳闻,课堂上也会因一些词的读音或事件的联想而涉及到“性”,如卫生巾广告词会被男生在女生面前背诵等。目前为止,大多数教师只能通过简单训斥,尽快结束尴尬。

  “其实这些不可避免的窘境正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机会。教师可以把这些点集中起来,设计为主题班会,给学生讲清它们的科学解释、意义、我们应有的态度。使学生从好奇心产生之初,即被引领到科学认识、对待性的道路上,对低级、淫秽的性态度学会判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