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十几天就要开学了,可是1200个招生计划,才有700多学生报名,还有近40%的计划没有着落。”8月17日,江苏省海安双楼职业高级中学一位负责人满脸焦虑地告诉记者。这所在业内颇有名气的农村职校,其遭遇的生源困扰发人深思。
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所农村职业学校、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江苏省首批四星级职业学校……海安双楼职业高级中学有一串耀眼的头衔。
“学校最红火时,一个年级招生近2000人,全校在校生规模达5000多人,而今已降至3000多人。”该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近几年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了特别的优惠政策,如中职在校生每人每年可享受1500元国家助学金,农村经济困难的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还免收学费。可是这对扭转中职校生源困局并没有起多大作用。据预测,明年招生形势可能会更严峻。对学校来说,生源即财源,生源减少意味收入下降,正常运转肯定会受到影响。
其实,双楼职中的就业率很高,近5年几乎都保持在100%。但问起该校毕业生与没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工等相比,职业技能究竟能强出多少,有关人士就有点气短了:“老实说,优势不太明显,100%的就业率跟近几年企业‘用工荒’不无关系。”
为什么接受了3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在职业技能上没有太明显优势?问题出在经费短缺导致的教学装备陈旧及保养、更新的捉襟见肘上。记者在该校实习工场看到,车间里的设备有半数已瘫痪多时。有23年校龄的高级教师郭庆余说,26台数控机床中有11台因没钱更换易损零部件而不能正常工作。每逢实习课时,往往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动手操作,多数学生只能当观众。
前年毕业于双楼职校电子专业的吉维,现在是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一纺车间操作工。“在职校学习时3人用一台电脑,还老死机。”小吉告诉记者,不少电脑知识是工作后业余自学掌握的,像她这样的学兄学妹仅所在公司就有几百号。
教学装备落后,根本原因是“差钱”。该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所公办职校,学生交的学费本来是应该用来添置教学设备的,但是由于政府对学校的投入太少,学校各项开支全靠学费,教师工资中只有30%是来自政府拨付,其余70%要学校自筹。由于经费紧张,去年下半年以来,学校老师的加班费、超课时津贴、奖金及班主任津贴等都没有拿到手。学校现在还欠银行130多万元贷款,教师技能培训、房屋维修等都因没钱耽搁下来了。
毕业生职业技能没有明显优势,工资待遇自然难有多高,这使得社会认同度原本就不高的农村职校,更难直起腰。“孩子上职校当工人,工作辛苦,在亲朋好友面前也没面子。”海安县曲塘镇广电站职工常俊坦言,但凡有点办法的家长,都不愿意把小孩送到职校去,只有家境不好的小孩才会去上。“两年前,我小孩中考考砸了,但不愿上职校,最后托人花了2万元择校费,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社会上歧视职业教育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家长头脑中还很普遍。”双楼职校一位副校长分析说,初中毕业生家长选择升学的顺序,首先是重点高中,其次是普通高中,再就是民办高中或5年制大专,职校是最后没有办法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我省现有四星级中职校72所,双楼职校作为其中之一,遇到的生源困局并非个别,其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也颇具代表性。业内人士认为,农村职业学校遭遇的生源困境因素比较复杂,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突破困局。
“在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的大背景下,农村职校像以往那样主要依靠生源来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已不现实,对此地方政府应该有清醒认识。”省教科院职业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马成荣等专家认为,政府应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投入,通过必要的扶持,使装备薄弱的农村职校尽快强身健体,走上优质发展轨道。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非常强调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更是将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因为,缺少高素质技能队伍与缺少高水平科技队伍一样,对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是难以想象的。”业内人士表示。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王寿斌等支招说,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辖区内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调整专业结构,引导职业学校错位发展,以高水平的办学质量和就业质量,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从根本上解决生源短缺问题。
还有专家建议说,农村职校也要“换脑筋”,拓宽解困思路,多渠道争取发展资源,如与企业沟通合作,努力“把工厂引进学校,把课堂开进工厂”,从而培养出高质量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记者 丁亚鹏 蒋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