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学校布局调整应充分考虑乡村文化传承

2011年08月25日 13:3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优势有三:一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学,整合学区内的教育教学资源,较大程度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二是能够开齐、开足、开全学校课程,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孩子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发展的需要,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益;三是中心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对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都有较大的帮助和益处。

  当然,在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隐患,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给学生家庭增加了新的负担。学生到中心校寄宿后,每月的伙食费就得需要大约300元至400元,另外还要给学生一些零用钱,加起来达400元至500元。二是寄宿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尤其是三年级以下的学生,过早地离开父母,缺少和父母的交流,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容易造成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承受压力,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不利。三是撤并的学校几乎都没有校车,一般都是家长自行雇车,车况不佳、营运手续不全、超员等问题不可避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四是农村中心校的后勤保障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如宿舍、食堂,甚至有时连热水和洗澡都难以保障。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国家集中办学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小学布局调整虽然节省了办学的经济成本,但教育内涵发展的成本并没有节省。因此,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定要因时制宜。一是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充分考虑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具备调整条件的村小或教学点要进行合并,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不具备条件的要予以保留,不能强行撤并,更不能搞“一刀切”。

  二是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充分考虑乡村文化缺失带来的不利因素,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有教育,以往的村小或教学点实际上在当地还是一个文化的集散和传承的场所,村小或教学点的撤并,在一定程度上势必造成乡村文化的流失。三是中小学布局调整一定要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于不能撤并的村小或教学点要积极探索和推进小班化,甚至是微班化的教育教学实验,办好更加适合农村孩子需要的教育,而不是让农村孩子被动适应工业化背景下的“大班额”教育。(吉林抚松县教育局局长 陆世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