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小升初“侧门”变“后门”

2011年08月31日 10:14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小升初”的热度有多高?北京曾经有“小升初”择校经历的家庭超过8成,为准备“小升初”平均开支达到8.7万。而最近一项关于北京“小升初”择校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显示,“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逐渐模糊,被隐形和变相的考试所压倒,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正成为制度。(《光明日报》8月30日5版报道)

  小升初乱象,已经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

  义务教育,公平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现实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同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名校情结等因素的存在,让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有了更为强大的需求,“择校”成为家长的必然选择。

  回顾北京“小升初”政策演变,从1993年取消统一的小学毕业考试、2003年接受“共建”生到2008年将“小升初”政策放权到区县,我们感觉到,这是择校“侧门”一个个逐渐被打开的过程。现在,各个城区出台的入学方式多达十余种,这十余种方式都是越过千军万马迈向名校的终南捷径,如果监管不力,也可能成为权力寻租和金钱交易的“后门”。

  不可否认,取消统一考试的初衷是好的,可以在减轻学生考试负担的情况下,让每个学生都能平均获得教育机会。但是,取消了统一考试,也就是取消了统一和硬性的标准。“小升初”程序也从此大门虚掩、侧门洞开,“侧门”变成“后门”,“共建生”、“条子生”、“推优生”等的范围不断扩大,而符合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的电脑派位生则呈现萎缩,所占比重甚至不到一半。

  择校风盛行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强弱分化严重。名校通过提前掐尖获得优秀生源,不仅升学率提高,也因此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额外的政策、资金资源。最终,名校越来越强,弱校越来越弱。学校不努力确保教育公平,而是利用合作共建、捐资助学等方式,打通权力和金钱择校的通道,谋取小集团私利,导致义务教育的更大不公。

  教育制度改革要顺应社会需求,打破之前的铁板一块和不合理规定。但我们更要看到,改革还是一个新规则不断建立并被严格遵守的过程。显规则不彰,潜规则必然肆行。正是因为相关部门监管缺位,让升学制度拜倒在特权和金钱之下,才导致了“小升初”一个个“侧门”变成“后门”。

  公平规则不被遵守,是“ 小升初”种种乱象的根源。根治这一社会现象,必须通过严格规范“公开录取程序”、“严格就近入学”、“取消合作共建”等各项政策,用铁的规则重新明确、树立起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如此才能让公正程序得到彰显,权、钱择校等不良之风自然无从兴起。(周正)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