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生源爆棚致教师荒 厦门公办小学遍寻代课教师

2011年08月31日 17:32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明天就要开学了,昨天(30日),还有公办学校在到处找代课教师。

  其实,近一个月来,厦门各公办学校寻找代课老师的招聘信息不绝于耳,这在一些人看来很不可思议——代课老师似乎是和农村或不发达地区发生联系,像厦门这样的城市,居然也满城都在招代课老师?

  代课老师来源有几方面

  事实是:的确如此。虽然代课老师的存在并非今天才有,但是,今年更甚。

  初步统计,岛内公办小学,基本每所都需要代课老师。中学也不时有需要招收代课老师的信息发布。

  岛外对代课老师的需求也“如饥似渴”,集美区教育局网站,一长列的都是区小学招聘代课教师的启事,同安区则表示,全区需要一百多位代课教师。

  学校说,对代课老师的最基本要求是要有教师资格证,招聘时会经过简单的考试,而一旦被聘用,学校教研组也会通过听课等进行教学监督。

  代课老师的来源,从目前看,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当年教师招聘中的“落榜生”;二是退休老师;三是高校的研究生;四是外地教师,这些人中绝大多数人是因为丈夫或妻子在厦门工作,因而辞职或停薪留职到厦门;五是社会上一些有志于当老师的其他行业从业人员。

  为什么会出现“教师荒”

  代课老师的走俏,某种角度印证的是“教师荒”,厦门教育一向名声不错,居然也“沦落”到这步田地?实事求是地说,在学校,代课老师一直存在,因为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女教师休产假是一个很经常现象。学校的一位校长说,这几年因学校发展大量进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女教师,年龄都相仿,到了生育年龄,大家“一齐生”。

  还有,生源的爆棚是今年厦门“教师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单是小学一年级,今年岛内本市户籍的孩子就比去年增加2200多位,非本市户籍报名数增加1600多;岛外情况也相似,同安本市和非本市户籍的一年级招生数比去年增加1500多个,海沧增加600多位,集美的增幅也相当强劲,原本以为新开办的三所公办小学会宽松些,结果塞得满满的。

  在生源的压力下,公办校只好“挖潜扩容”,即扩班,随之带来的就是老师的需求。以同安为例,1500多名生源增幅,需要160多名教师。

  导致“教师荒”的原因中,还有一些难言之隐。譬如说,教师招聘中的“流招”。这几年厦门中小学的教师招聘,不断有职位因为报考人数不足而减少招聘职位数。其中的原因在于:为了保证厦门生源就业,近年厦门教师招聘,基本上是“关起大门”——对非本市生源毕业生规定种种限制,例如义务教育阶段只招收厦门生源,招考的面不够广,挑选余地不多,当然就出现职位开考率不高。

  有的区说,今年报去的教师招聘计划是200多人,只招到160多人,缺了四五十人;还有的区说,我就知道不可能招满,上报的需求自动减少。

  此外,厦门小学中普遍存在的控编也是一个问题,即一所小学按照生师比,需要的老师要六十多名,但是,一般给的编制是五十多名,当然,学校招聘代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会下发缺编经费。

  代课教师会不会误人子弟

  代课老师到底会不会误人子弟?有两个针锋相对的阵营。

  厦门一所小学校长说,学校的代课老师主要来源是教师招聘中的“落榜生”,总之,挑选的余地不大。而且,如今教育系统的教师招聘,都是公开招考,即使代课老师在一所学校教得很好,学校也无权将其转正,他要进入教师队伍,还必须通过公开的招考。虽然有些学校会依据教学效果给予代课老师奖励,但是,代课老师缺乏“转正”的最强大动力。

  最要命的是,一般到了春季开学,代课老师开始人心惶惶——不少人要准备教师招聘的考试,辞职的大有人在。

  代课老师和在编教师收入的差距,也会令代课老师心理不平衡。从目前看,代课老师每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可能不到在职教师的一半。

  但是,即使在教育部门,也有人认为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代课老师。有学校校长说,你以为在职教师就个个都优秀?目前的人事制度,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老师招进来,要是当时招聘时的“眼神”有偏,基本上没有后悔药吃。但是,代课老师就不同,他说,好的我可以继续和他签约,不理想的,合同期一到,我就解约。

  同安区教育局局长叶子青也是持有这类观点的少数人之一,他说,类似教师招聘的考试,有偶然因素在其中,那些“落榜生”会差到哪里去?

  叶子青还准备大力培养代课老师,同安区准备从今年年底起,为代课老师开小灶补习,以便备考来年的教师招聘考试。

  然而,尽管有“利”,但是,昨日受访的大多数人认为,代课老师的大量存在,至少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记者 佘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