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近几年湖南考生人数最少的年份。全省参考人数共37.2万,计划招生数达30.33万,录取率首次超过80%,再创历史新高。按理说有这么高的升学率,家长和师生应该感到高兴才对。然而,笔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农村学校的师生和县、市学科教研员却不以为然,有的向笔者诉苦:“新课改不能只为城市孩子量身订做,高考改革必须统筹兼顾,应充分考虑农村教育的现状,而不能让农村孩子越落越远。”
笔者调查发现,无论从资金的投入、师资的配备、设备的配置等诸多方面,农村学校远不及城市学校。郴州城市学校每间教室里都安装了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而不少山区学校教师仍沿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讲到黑”的传统授课方式。课堂教学直观性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从何谈起?
湘南中学物理教师欧阳旭对此深有感触说:“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在推进新课改面临重重困难。一些学校没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没有像样的音乐、美术教室,操场是简易的,体育器材短缺。如理化生实验室就是一个普通教室,难以开展‘走班’形式的选修课程。做实验时,学生只能看着老师做演示,实验室器材达不到新课改要求,没有条件人人做实验。”
郴州市教科院物理教研员李百炼认为,教材是新课改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把握新课改内容的重要依据。但新课改在湖南实施4年来,一些农村中小学因受经费、师资、环境等因素影响,“百科全书”式的教材使用让许多农村师生感到水土不服。就拿物理学科来说,不少农村中学缺乏实验设备,只能做演示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根本无法开展。而新课改所涉及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只有几十台计算机,且较陈旧,每个班级需排队使用,不能满足学生上网查资料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新课改的实施。
郴州市苏仙区大奎上学校校长陈自力对笔者表示:“我在村小教书时,音、体、美器材很少。全校仅有一台脚踏风琴,上音乐课就是讲授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大多是教学生唱几首歌;美术课就是教学生一些简单的素描知识,没有石膏模型和专门的画具,难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体育课常常是做做操、打打球、跑跑步,土操场上课时天晴灰多,下雨时泥泞……”
除了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目前,在郴州一些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的村小,大多数实行包班制,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及精力相互交流,认真地搞新课程改革。一些农村学校往往成了城市的“培训基地”,稍有才华的教师都跑到城里去了,导致农村中青年教师青黄不接,学科配备严重失调,能胜任英语、计算机和音、体、美等学科教学的教师少,只能由一些非专业的教师顶替。以英语课为例,为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有些城区学校不惜重金聘请外教,而在一些农村学校,不少英语教师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强化培训就匆忙上岗。就连这些教师也坦言,自己没有一桶水,又怎么给学生一杯水呢?
郴州市十一中语文老师张才行认为,虽然新课改倡导教材多样化,但在多样化的教材中很难看到适合农村教育的。目前,我国的课程设置忽视了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异,就是同一个课程方案,不同地区之间、城乡学校之间,课程实施的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城市与农村、东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学校,应在实施的进程及水准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不注意农村教育的现状,把教育发达地区学校取得的成功经验硬在全国推广,而没有在软硬件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城乡教育就难免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态势。(通讯员 张贵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