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民国语文教材热潮再度兴起,社会上关于民国语文教育与现代语文教育差异的探讨也开始出现。民国语文的讨论热潮反映了对当前语文教育的担忧和不满,暗含着无奈与求新及求变。
在近日北京大学出版社举办的“博雅讲坛”上,诗人西渡和语文教育工作者王林与读者就《民国语文》(选粹本)所引发的“如何培养儿童的人文修养”议题进行了探讨。
在王林看来,现在人们之所以对民国语文这么怀旧,其实骨子里可能还是带有某种对民国语文教育里那深厚的人文意识的一种眷恋与渴望。民国是中国文化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代,也是一个文化大师大量涌现的时代,他们秉承传统文化的血脉,又深谙西方文化的精髓,特殊的时代造就了他们特殊的知识结构与眼界。这些学者放下身段,以他们独特的气质、知识积淀和巨大的热忱,投入到为孩子编写教科书的工作中,把他们认为最值得传播的素质和理念,用孩子最能接受、最有效率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西渡则认为,在儿童的成长所需要接受的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如果升学考试成绩中数学按100分计算的话,语文教育的比重至少应该占到200分。因为语文教育除了具有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工具性质外,其本质功能应该还在于对培养与建立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品格高低等方面的巨大影响,是儿童人文修养的重要基础。而决定语文教育水准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材与教师,好教材与好老师缺一不可。
据介绍,北京大学出版社最新推出的《民国语文》(选粹本)是从当时几十种主要教材中遴选出反映“童心、童言、童趣”民国语文精髓的课文,反映出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展开人文教育的语文教学的教材规律,再按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口味,编辑成一本新旧结合的读物。
当记者提到时下热议的“民国语文教材比现在的教材好”的说法时,王林并不完全赞同,他说:“民国语文确实有许多优秀的特质,比如儿童性、传承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情怀,尤其是它的语言不徐不疾,特别值得学习。但是,教育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把今天的课本换成民国的某一套教材,肯定是不合适的。”在王林看来,“对于民国语文教材,应该去‘神圣化’——没有一套所谓完美的教材能够带着孩子到达完美的程度。因此,所有的民国语文教材都只能作为参考,如果有时间,学生还可以读法国语文、美国语文、儿童文学,等等,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自然会得到提升。”记者 却咏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