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少工委
丁廷臣交了30万挂靠少工委,并成立公司运作商业项目小记者培训
像退伍后进入银行业一样,丁廷臣这次又进入了一个陌生的行业。
他先是延续此前的做法,通过行政文件,组织学生活动。他找到团中央勤工部,让其发文件,组织了100个孩子,参加他举办的第一个活动,“保护母亲河在行动———小记者考察黄河”。
当时丁廷臣想先通过活动,制造一些影响。
2003年的夏天,这100个孩子坐4辆车,被拉到济南,在黄河边合影。丁廷臣记得,当时还有山东省的领导参加活动。
丁廷臣认为,既然做培训,就要有教材。
他开始在北京各大书店,找合适编写教材的人。
在北京一家图书馆的书海中,他找到了任东升这个名字。当时,他就职北京一家报纸,已经写过一些小记者基础知识的东西。
丁廷臣回忆说,他们是一见如故。任爽快地答应编写教材。
54天后的2003年11月24日,第一套教材编制完成,共有三本,《小记者新闻》、《新闻写作》和《编辑与写作》。
现在,丁廷臣就缺一个挂靠单位了。
丁廷臣说,“在北京做事,指导思想再明确,也得有个正儿八经的部门支持。不然,没法开展工作。”
任东升给丁廷臣介绍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简称少工委)。
当时,少工委和中国记协联合成立“全国小记者培训指导中心”。
小记者培训活动的主体,是少工委下属全民所有制单位———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及《中华小记者》杂志。
任东升告诉丁,第一任秘书长到任没几天,带钱跑了。指导中心无法开展工作,成了一个空壳。
此后,按丁廷臣的说法,他和少工委是一拍即合。“因为我有市场,但缺乏有力的指导;他有文件,但没市场。”
丁廷臣说,他向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交了30万挂靠费,签了5年合作协议。
2004年10月,丁廷臣的名字出现在全国小记者培训指导中心的组织机构中,该中心“聘请丁廷臣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那年9月,丁注资50万,在平谷兴谷工业区注册成立了世华天成文化传播中心,成为小记者培训指导中心真正的操盘手。
工商资料显示,世华天成公司性质为集体所有制(股份制),经营包括“承办展览展示、技术培训”等8项。(记者 孟祥超 吴伟 实习生 陈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