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挑选起来犯难
记者发现,不少学生家长在挑选教辅书时,还是挺犯愁。“这么多书,不知道买哪种合适?”8月31日,在英雄山文化市场,市民张女士带着今年要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转悠了好几个柜台,每到一家都要先问哪种书卖得好。她告诉记者,看教辅书封面或者封腰的广告语,感觉哪本书都不错。自己通常会多买上三五本,“浪费也就浪费了。”
在该市场二楼的卓尔图书有限公司,店员介绍说,市场上每一科目的教辅书能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自己店里大概有十种左右。不少顾客在挑选时有些迷茫,通常会咨询店员的意见。
而据有关调查显示,早在2007年,中国的中小学生总数就已超过两亿。“这是一个大市场,目前全国近600家出版机构,有九成都涉足教辅出版业务。”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每年都有种类繁多的教辅材料涌入市场,品质良莠不齐的情况很明显,很多时候消费者难免会花冤枉钱。
8月31日,记者走访了英雄山文化市场的教辅书店,发现不少教辅书封面上都标着“名师执笔”、“某某名校试题”、“宝典”等字样,外包装档次差别并不很大,而价格也大都在20块钱左右。
“要不是奔着品牌来的,要不就是奔着外包装来的。”一位店主告诉记者,选择教辅书时,一般人首先关注的是书面设计,如果封面做得很抢眼,可能就会抓住买者的心。其次,书的排版、字体大小、行距、纸张颜色等也会影响顾客的购买欲望。而至于最重要的内容部分,辨识难度其实最大,“如果不是正在读这个年级,看一本书是否适合使用,还是挺难的。”
“佚名”印成“失名”,作文选里竟然有错字
“前年给孩子买了两本作文选,里面错别字不少,有一页竟然把‘佚名’写成了‘失名’。”市民常女士告诉记者,教辅书市场鱼龙混杂,想挑本内容、编排、印刷都好的很不容易。一旦走神,甚至会买到质量很粗糙的产品。
“。”一位经营教辅材料的书商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的教辅书多是民营公司策划编辑,购买出版社书号出版发行的。一些知名公司对质量非常看重,很受师生欢迎。但因为市场门槛低,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或者图书策划工作室受利益驱动,在组织编辑时,常采取“变相抄袭、东拼西凑”的做法,甚至把网上题库中的题稍微分分类,加几个标新立异的小标题就成书出版。有些书虽然标明是最新版,其实沿用的是以前的内容,只把编排体制和书目的名称做了些改动。
而一本高质量的教辅书成书过程则要严谨复杂许多。为此记者采访了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泉,他告诉记者,要做一本优秀的教辅书,工作量其实很大。“我们公司现有员工1000多人,负责产品研发的有700多人,作者是高薪从全国各地聘请的富有实际教学经验的名师、名教研员。”张泉介绍说,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该公司实行“七审七校”,比出版界通行的“三审三校”多出四个校次,“教辅行业的惯例是每年图书的更新比例在三分之一左右。“七审七校”之后,更新率会达到80%。”张泉告诉记者,这样一来,各环节的成本显然会增加许多。
除图书编排,教辅书的发行环节也有不少问题。“一些出版者以较低的折扣将教辅材料推入市场,进而形成一个包括出版商、地方教学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利益链条。”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因为没有定价标准,高定价高折扣,贿赂式营销在行业内还有不小的市场。
虽然存在乱象,但张泉认为,随着市场日渐完善,消费者更加理性,那些质量低劣、粗制滥造的书籍迟早会被市场淘汰。而要达到这一效果,良好的行业规则非常重要,尤其在质量监控、价格限制、产品说明、营销贿赂检查等方面,更有必要出台相关举措。(记者 赵丽 实习生 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