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贵州山村孩子吃上爱心午餐 最后一粒饭也扒进嘴(2)

2011年09月06日 11:33 来源:金黔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吃饱了的孩子活蹦乱跳地表演“武功”。  
吃饱了的孩子活蹦乱跳地表演“武功”。

  学生

  步行10公里,披星戴月上学

  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普安县龙吟镇石古小学当了21年老师的刘志雄,对孩子们的情况知根知底。他曾经和支教志愿者到学生家家访,一个来回就花了10个小时。他说:“石古小学贫困生多,住得远的也多。”

  学校最远的孩子来自相邻的晴隆县双凤村长庆组,距离校园有10公里,孩子们走得快时,来回也要七八个小时。“这还是就近入学,如果要到晴隆上小学,得走15公里!”

  13岁的张英就读于石古小学五年级二班,她和读六年级的姐姐张慧就住在晴隆县双凤村长庆组。

  同组的还有11岁的张菲、14岁的张梅两姐妹。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来不及吃东西,带上烧洋芋或红薯,4个小伙伴结伴,打着电筒就出发了。走到黄猫坪,天还没亮。

  到了黄猫坪,4个小伙伴与另外3个校友会合,她们是三年级一班11岁的张光梅,读四年级12岁的刘燕和13岁的杨艳美。从黄猫坪出发,还要走3个多小时才到学校。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张慧就跟着高年级的邻居一起走山路上学,这样的路,她已经走了5年。

  考虑到不少孩子家住得远,学校上课时间定在9点半,尽管这样,张慧她们偶尔还是会迟到。老师们心疼她们,从来不责怪。

  饿了,就着冷水啃烧洋芋、烤红薯,孩子们从来没有吃午餐的习惯,学校的上课时间也就安排得很紧。中午12点半放学,下午1点半开始上课,3点钟放学。因为如果放学太晚,孩子们还没回到家天就黑了。放学以后,同样要走10公里山路,张慧和姐妹们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吃上一口饱饭。

  9月1日,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张英她们第一次吃上了爱心午餐。面对镜头,7个女孩都有点不好意思,她们害羞地扒拉着米饭和红烧肉,在刘老师的鼓励下,才一边大口地吃一边开心地笑了起来。

  影响

  爱心仍在继续

  从丫口小学第一个孩子满怀期待地排队打饭开始,到最后一个孩子欢天喜地地捧着饭碗跑开,普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匡忠畅一直守在一旁默默地计时。

  “一共花了40分钟。”匡部长马上去找丫口小学校长李兴龙商量。“如果每个班错开五六分钟开餐,孩子们就不用全部到操场上排队等候了。现在还好办,冬天等起来会很难受。”

  8月31日,为了确保新学期第一天顺利开餐,匡部长跟着牵头落实爱心午餐项目的副县长张盛琦一行,花了五六个小时,跑了一百多公里,将6所开餐的学校全部走了个遍。

  《都市快报》两名记者冯志刚和朱丹阳没有随“大部队”走,而是留在普安县龙吟镇。文字记者冯志刚想要采访更多的细节,了解更多爱心午餐背后的故事。摄影部首席记者朱丹阳则在放学后跟着一个孩子翻山越岭回家了,他要在孩子家住上一晚,第二天再跟着孩子一起上学,亲身体验并记录大山里孩子艰难的求学路。

  记者本来想把每一所学校有多少学生详尽地告诉读者,9月2日下午,龙吟镇党委书记陈太阳却为难地告诉记者,学生人数还在变化中,因为有了爱心午餐,以往在教学点读书的孩子,也开始转学到完小(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均开班的小学),新华中心小学9月1日只有386名学生上课,2日就增加了20名学生。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感到很开心,一顿午餐吸引了学生,也就能留住学生。陈书记向记者承诺:等爱心午餐运行一段时间,学生人数相对稳定下来以后,一定给读者一个明细账,让献了爱心的读者们放心。

  记者昨日还陆续接到一些热心读者和民间公益组织的来电,他们也希望借助媒体,对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给予一些物质帮助,比如购买衣服、学习用具、书籍等。本报将积极配合这些爱心读者和民间公益组织,将关爱进行到底。(贵州都市报 记者 李娟 刘婷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