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年轻教师突发脑溢血倒在讲台 上班授课从未迟到(4)

2011年09月09日 15:10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血癌”女教师仍坚持上课 昨被授“文明公民标兵”

  “何老师,你是好样的,你为全市教师、乃至广大居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昨天下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会文明办主任薛建廷双手将一枚写有“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字样的奖章别在石市第四十一中学教师何月霄的胸前。面对教师节的这份特殊礼物,“血癌”女教师何月霄激动地眼含热泪,连声道谢。

  “身患白血病,仍坚守三尺讲台。为不影响学生学习,她将病情悄悄隐瞒。”石市第四十一中学女教师何月霄的感人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会文明办主任薛建廷说,从媒体上看到何老师的事迹后他深受感动,同时也为这座城市有这样道德高尚、品质优秀的老师感到骄傲。何老师的这种精神,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教师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何老师的事迹,省会文明办将向“中国好人”推荐。

  “目前,我的身体状况很好,病情也被控制得较为稳定。”何月霄说,她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心、帮助和祝福。

  记者从石市第四十一中学获悉,何月霄老师目前仍坚持在三尺讲台。学校领导考虑其身体状况,决定让何月霄老师负责初中一年级十五班的数学课。

  相关新闻

  《血癌女教师泪洒最后一次班会》

  石市第41中学数学老师何月霄,被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过,她并没有被病魔击垮,微笑着重新站上三尺讲台。

  深度调查

  教师:升学压力大,脑子里只有成绩

  记者采访了石市多家学校的高中老师,多数老师反映“压力大,连轴转。”

  李老师是某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面对高考压力,他们学校每两周只休息一天,他是教英语的,每周课程平均14节左右。除此之外,早上六点就要到学校监督学生早读,晚上9时30分晚自习结束后才能回到宿舍。说起日常生活,李老师直摇头,“跟学生一样三点一线,吃住都在学校,一切都以高考为中心。”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表示,“值得,只要学生考得好,我们当老师蜡炬成灰也情愿。”

  市区一所重点中学的朵老师刚上完四节课,在电话中咳个不停。他是高三语文老师,他所在学校每位老师每周带12至15节课。班主任除带课外还要盯早读和晚自习,工作量更重。他告诉记者,现在正值开学初最忙最累的时候,开会、找学生谈话、准备班会等一系列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我们学校又是名校,升学压力非常大,我脑子里除了学生的成绩几乎装不下别的东西。”

  调查中,多数老师认为,学校衡量一个老师优秀与否的标准还是看学生的成绩,因此,八小时工作制外,很多老师都还在“奋斗”。这种紧张感从高一就开始存在,高三时达到极致,“每月一次模拟考,每次都要排名,靠后的老师心理压力很大,加班加点地给学生补习。”这不仅是某中学高老师的肺腑之言,更是说出了众多老师的心声。(记者 王凤伟 实习生 王杰)

  医生:七成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主任王春艳介绍,最近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2539名大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体检,结查表明,有75.2 %教师处于亚健康或患病状态。

  厦门有关部门对428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的一次调查问卷中,有304人 (占71.0%)认为自己正处于亚健康状态,有74人 (占17.3%)认为自己身体不健康,仅仅只有25人 (占5.8%)认为自己身体处于健康水平。

  “石家庄中青年教师的健康状态也跟广州、厦门两地差不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中青年教师也在70%左右。”王春艳说,诸如高血压、心肌劳损等都是威胁教师生命的危险信号。

  王春艳分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是影响教师亚健康的最直接原因。有八成的教师生病后选择的是小病扛一扛,照常坚持上班。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到医院治疗。

  王春艳建议,社会及管理部门要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多一些鼓励和关爱,少一些指责和批评。教师要劳逸适度,善待压力,定期到医院体检。学校也该充分利用工会等组织,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以缓解教师面临的压力。(记者 谢鑫名 孟醒石 实习生 郝珊珊 颜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