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师节多样风景:礼遇与烦恼并存(2)

2011年09月10日 03: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收不收礼又成节日纠结 家长老师各有烦恼

  教师们在节日里所受到的“民间礼遇”里,“送礼”成为多年来争议颇多的话题。从送上一句真诚的祝福或是简洁美观的卡片,到直接馈赠现金、礼品、购物券,感谢师恩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虽然在节前不少教师和学校都呼吁“今年过节不收礼”,但是“送礼”之势仍难阻挡,从食品、土特产、购物券到手表、名牌包、时尚电子产品……,一些家长担心不送礼自己的孩子会遇到不合理对待,纷纷加入送礼大军。媒体报道说,一位中学老师估算,今年收到的家长礼物快破万了,全班50个学生,大部分家长都送了礼,不管是购物卡还是红包,“起步价”500元。

  面对送礼之风愈演愈烈,老师和家长各有烦恼。一些老师表示教师节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形式化、功利化,家长和学生送给老师的贵重礼物也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送礼并非是真心感谢和尊重,而成为一种利益交换,在“被送礼”的过程中,师道尊严也被玷污;而家长们则在抱怨“潜规则”当道,在世风裹挟之下,送不送、送什么、怎么送都成为纠结。

  分析指出,送礼不过是商品经济在教育领域的“物质化”表现,成了大家公认的潜规则。而教师节送礼,从少数人送演变成从众效应甚至攀比,并且已经形成一种社会风气。究其深层原因,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使一部分人瞄准了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之下的利益空当,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加剧了社会对优质资源的争夺,教师也就成了许多家长争相送礼的目标。

  教师节的最好礼物 :理解与尊重

  什么才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众多教师的心声也通过媒体表达出来。

  在《人民日报》所做的“乡村教师最大心愿”的调查中,高达88%的票投给了“愿提高工资待遇,减少后顾之忧”。此外“愿有机会走出乡村,交流学习,充实自己”和“愿减轻职业压力”等也位居前列。

  除了对自身境遇改善的期待,乡村教师们亦希望“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机会均等”,“愿学生有出息,有更好的发展”,“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新华社的评论指出,由于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基础薄弱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参差不齐,基层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还相当艰苦,深化教育改革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如:绩效工资如何做到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如何尽快出台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保障优秀教师安心扎根农村?如何加快建立健全城乡、区域内的教师流动和补充机制……这些问题涉及利益调整,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来保障。

  一位教师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撰文谈自己的教育愿望时说,期待更多“有尊严的教育”。这是指教师能够按照教育规律、育人本位,实施全人格教育,让学生提高成绩,更能得到人格发展、情商发展、生存能力等多重发展。甚至要站在世界教育的高度,让孩子成为世界公民,立足课堂,放眼全球。

  这位老师写道,在各种考核措施的制约下,老师们的压力非常大,又加上教育对象这些年日益复杂和社会化,教师自身承受的负面情绪比一般的职业要多,渴望得到更多的心理认同和尊重。

  “尊重是送给教师节最好的礼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有声音这样呼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