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哥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我就不可能迈进大学校园。”前晚,在长江大学校园内,该校大一新生谭谋紧紧握住师兄谭仕钊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一个27岁,一个22岁,两人虽然都姓谭,却非亲非故。然而,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却丝毫不逊于亲兄弟。
高考落榜回家种地
巴东县茶店子镇位于莽莽群山之中,谭谋于1989年出生在这里。因家境贫寒,父母又常年患病,谭谋从高中就开始勤工俭学,每天放学后同学们去吃午饭、晚饭,他却要去洗碗涮盘子。2005年,谭谋高考落榜后回家帮父母种地。
农忙时节,谭谋每天早上5点就要下地干活,虽然累得直不起腰来,但到了中午休息时,他却常常取出以前读过的书本翻看。只有在这个时候,暗藏在他心底的“读书梦”才会悄悄在脑子里跳动。
2008年春节,谭谋给高中班主任老师徐光富拜年时,徐老师建议他重回学校读书。“我离开课堂这么久了,想回去也不可能了。”谭谋叹了口气。“怎么不可能啊,我们班上现在就有个24岁的学生呢!”
打工7年重返校园
徐老师所说的“24岁的学生”名叫谭仕钊,来自巴东县水布垭镇。
谭仕钊也来自贫寒的农家,从小多次辍学。2001年,17岁的谭仕钊只身闯荡北京,之后又南下东莞,几年间先后干过保安、人事招聘员、后勤采购、司机等,每月省吃俭用寄钱回家供弟弟上学。
2004年,谭仕钊的弟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3年后又被保送武大研究生,这让他重新燃起求学的梦想。2008年,带着打工积攒下的3万元积蓄,谭仕钊回到了老家,成为一名高二年级插班生。
患难兄弟携手共进
谭仕钊的经历点燃了谭谋的梦想,说服了父母后,谭谋于2009年秋成为一名高三插班生。
刚回到课堂时,谭谋还有点不习惯,谭仕钊鼓励他说:“困难是短暂的,而学习换来的幸福却是永远的。”从那一刻起,二人相互鼓励、相互激励、相互帮助,携手向大学梦发起冲击。去年,谭仕钊被长江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录取,而谭谋则遗憾地以7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
想到自己付出这么多,却换来这样的结果,谭谋感到绝望,他打算放弃。“为什么要放弃?我们不是约好在大学里相聚吗?”谭仕钊鼓励谭谋说:“你不用担心经济的问题,到大学我做家教、做兼职,每个月给你寄300元钱……”
谭谋被打动了,他再次回到学校复读。而谭仕钊也从未食言,从去年10月至今年6月,每个月他都会存300元到谭谋的账户中,这都是他辛苦兼职挣的钱。
今年高考,谭谋成功被长江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录取,历经苦难的“兄弟俩”终于又走到了一起。楚天都市报 记者徐啸寒 通讯员康群
“谭家兄弟”免费辅导贫困学子
这几天,谭仕钊和谭谋正在筹备一所爱心学校,希望能够挣点钱,然后回老家补贴农村免费培训。
据悉,去年高考结束后,谭仕钊在老家招收孩子补习,想挣点生活费,但他发现好多孩子连100元的培训费都交不起,于是决定免费辅导他们。恩施一名爱心企业家知道他的善举后,主动找上门来,让谭仕钊在今年暑假期间,把免费辅导班“能做多大就做多大”。
于是,今年暑假期间,谭仕钊和刚刚参加完高考的谭谋一起,又招聘了41名大学生,将免费辅导班的规模扩大到了600多名中小学生,为他们提供了1个月的无偿辅导。“我和小弟谭谋都是从山里出来的,知道山里孩子走出大山是多么不容易。”谭仕钊说,自己求学期间得到过家乡父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觉得该做点事情来感恩回报大家。 (记者徐啸寒 通讯员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