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辅乱象背后利益链:学校“一把手”参与征订

2011年09月14日 07: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7日,重庆市中小学生返回校园,领到新书,包括各类教材和各种辅导资料。

  很少有学生知道,在进入他们的书包前,辅导资料在图书出版发行领域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假称经营教辅资料的书商,连续数日对教辅资料的销售环节进行深入暗访。重庆的中小学生使用最多的教辅资料是重庆出版集团和重庆新华书店集团联合出品的《天下通·课时作业本》(以下简称《天下通》),记者主要对其进行调查,剖析其背后的利益链。

  中学校长:不到新华书店去订购教辅,他们就跟上面反映

  在重庆市某区一所中学,记者与李校长(化名)一阵寒暄后,话题转向教辅资料。以书商身份进行暗访的记者表示,希望校长以后能考虑自己的教辅资料。

  “这里,你看嘛。”健谈的校长拿出一份文件,“昨天才去开的会嘛。”

  该份文件的主要内容是重庆市教委为减轻学生负担而出台的“十项规定”,要求一、二年级严禁使用教辅材料,三至六年级提倡不使用教辅材料,七至九年级主要学科坚持“一教一辅”,其他学科一律不得使用教辅材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

  为真正“减负”,重庆市教委要求,各学校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要将教辅资料使用等材料报区县教委审查备案;市教委直属学校报市教委备案,并通过宣传手册、张贴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校长指着文件逐字宣读:“……将不定期开展随访督查,对违规事件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情节特别严重的,校长免职,其他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一教一辅”的要求很明确,每门学科最多只能选择一套教辅资料。而该校现在使用的教辅资料,正是《天下通》。

  那么,《天下通》是怎么订阅到学生手上的呢?经旁敲侧击,校长还原了其运作模式。

  业界人士介绍,每年四五月将开会征订当年秋季的教材,参会者多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学校的“一把手”。新华书店拥有独家发行教材的权力,便利用这一“绝佳机会”“搭车”发行教辅资料。该做法被明令禁止,但多年来一直禁而不绝。

  李校长的说法佐证了上述说法,他说,“有人就在会上,专门在吼(方言:指强调),你们对工作要支持,要订一些,然后就拿个本本,说,看,这就是他们的,厚点,怎么怎么的。”

  李校长说,这个在教材征订会上强调要“订一些”的教辅,正是《天下通》。“《天下通》,是他们在会上特别强调的,说经济又实惠,那么就订嘛。”

  他透露,在这个教材征订会上,与会者会接收到“教辅认购单”。“现场就在那里填的嘛……一个学生搞一本。”

  校长取出一份《××区新华书店2011年秋期初中教辅认购单》,该“认购单”针对的是8年级的学生,上有7家出版社的11套教辅资料,有年级、征订号、书名、册次、配版、估价等内容,最后一栏“订数”则留空。

  记者注意到,针对不同科目的8种《天下通》被排在最上边。

  而在“认购单”的最下端,则是一份“说明”,内容为:“该表请学生及家长自愿认购并签字,由学校收回保存,并请汇总后及时交新华书店教材科。”

  显然,“认购单”试图通过这个“说明”以及学生和家长的签字,将实质上的统一征订在形式上改成学生“自愿”购买。

  在谈及记者的教辅资料征订问题时,李校长善意地提醒记者,最好能让教辅资料进入新华书店的‘目录’。”

  “要和新华书店沟通好,要他们不来找我们的麻烦。”他说,“要进他的目录,(学校)才有选择的余地,不进他的目录,就没法选择。”

  “最好是跟新华书店的人沟通。因为只要(我们)一不到新华书店去(订教辅资料),他们就跟上面反映。”他说,“除了《天下通》以外,其他的就不许了。”

  记者插话说,“如果不订他的教辅资料呢?”

  “那不行。”李校长说,“他们要告我们呀。”

  “他怎么知道我们没有订他的教辅资料呢?”

  “这个很简单呀,比如说,如果我们没有在他那里订教辅资料,我们又在使用教辅资料,这个清楚得很噻。那么,他们就到教委、到政府反映我们,就说我们跟书商勾结,什么什么的,虽然没多大事情,但说起来很烦噻。”

  这位校长透露,《天下通》在该校几乎能做到人手一册。这意味着,初一学生需要支付40多元,初二学生需要支付90多元,初三学生是110多元。

  学生购买《天下通》的费用,将由学校收取,新华书店随后一次性与学校结算,届时将向学校支付10%的回扣。

  记者此前多方获悉,新华书店向学校支付回扣的做法违规,因而曾被制止,这也得到了李校长的证实。

  “前面有两年,这个(指回扣)就被查了噻,说是商业贿赂,这个钱现在都还在财政。”李校长说,“还好在当时没有校长往包包里头揣(方言,指据为己有)。如果校长往包包里头揣,或者与中层干部、教师把它分了,可能还要‘栽’。”

  “进了账的……那次搞得相当厉害的。”他说,“现在就改成捐助……工商部门盯得很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