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创"逃课网"爆红 该如何令逃课者浪子回头?

2011年09月15日 09:37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学生创“逃课网”爆红该如何令逃课者浪子回头?
逃课网页面截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阅读提示

  逃课、代课、帮答“到”,这些在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秘密行为,如今被堂而皇之搬到了网上。仅仅三周的时间,这个由学生自创的“逃课网”吸纳了上千粉丝。当“逃课”成了“必修课”,学校和老师该如何令逃课者“浪子回头”呢?

  事件

  逃课起共鸣,“逃课网”3周粉丝上千

  “逃课网”的自宣台词很醒目:“93%的同学逃过课,加入逃课网,感受鲜活有趣的大学生活!”“逃课网”还推出了“换课行动”,就是用一节自己不感兴趣的课跟别人换一节感兴趣的课。

  这些活动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要求换课的帖子不断更新。“有谁想上中国传统音乐课啊,求换课啊!”“周日谁不回家,求求大家帮我上一节课吧,真的很急!”

  不到3个星期,慕名而来的“粉丝”激增到1000多人,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因网站访问人数激增,服务器崩溃,网站的创始人安徽师范大学大二的学生小周这两天忙于更换新服务器。

  昨日,升级后的网站正式上线。记者看到,网站一如既往保留了与“逃课”有关的各种话题:如“我逃课了”——有谁真的想逃课,一齐来说说你逃课的真实原因。“换课行动”——参加换课行动,感受一次其他院系上课感觉等。

  热议

  学生力挺逃课,老师呼吁尊重课堂

  这个特殊的网站引起大家热议。

  “逃课,也不一定是差生。有些老师上课是照本宣科,还不如回家自己看教材。”郑州的小刘在武汉理工大学念书,成绩优异的他也有过逃课的经历。

  小刘说:“网站里代课、换课的帖子多一些,基本是同一个学校的学生相互代替,挺好玩的,如果真遇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换一换也无妨。”

  不过,也有不少网站担忧:这么高调发信息会不会被学校发现?会不会助长同学们逃课的气焰?

  “既然来到学校接受教育,就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花着父母的钱找人代课,这不仅仅是一种弄虚作假行为,更是对社会和家长的不负责任。”郑州三中一名老师说,学生进了课堂就要有种神圣感,“要尊重知识、尊重老师,也要尊重课堂。”

  昨日,记者联系上网站的创办者小周,他说:“其实,我们做这个网站是想让大家更理性看待逃课。我看到身边有不少学生逃课,很多人称因为课程没意思,自己不感兴趣。所以我们突发奇想,做一个‘换课’的活动,与其上一节你不感兴趣的课,还不如跟别人换一节自己感兴趣的课,我觉得这应该叫做理性逃课。”

  “现在我们主推的活动是‘我逃课了’,主要是想通过学生、网友的反映,统计一下大家真正逃课的原因,逃课都干什么去了,给学校、老师和教育一些思考。”

  调查

  大三学生逃课者最多,达32.33%

  新媒体时代,课堂已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老师上课的很多内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口味”,上课是否是“浪费”时间?如何看待逃课网及大学逃课现象?昨日,本报与大豫网联合展开调查,截至16时30分,参与投票的人中,有76位投票者表示大学基本没有逃过课,576人表示逃过课但不经常逃课,353人表示逃过很多次,再次印证了“大学生不逃课,大学是不完整的”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

  调查显示,在所有逃课者中,大三学生逃课的比例位居榜首,达到32.33%,36.67%的参与者认为偶尔逃课是“无所谓”的,52.60%的人逃课后心中并没有“爽”或者“内疚”的感觉。曾经有过逃课经历的学生68.51%的只管逃课,老师点不点名并不在乎。

  虽然有42.31%的人认为逃课对自己的成绩或多或少有些影响,但逃课仍成为一些学生的“必修课”。而大家逃课的最主要理由是因为“老师讲课水平低,授课方式呆板,照本宣科、知识老化”。逃课后,学生们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上网,而睡觉、谈恋爱也是逃课族们榜单上排名靠前的消磨方式。

  思考

  老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回课堂

  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回到课堂”?“将老师考核机制和学生出勤率挂钩”、“增加打卡的指纹考勤机”、“起早加分”……网友们纷纷支招。调查结果显示,有42.76%的网友认为应该让老师改善课堂的教学方式,19.24%的网友建议将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指标与奖学金挂钩。

  郑州大学一名老师说,当今社会一些浮躁现象影响了学生,导致很多人不能静心读书、厌学等,为什么有些学生不愿意去上课?排除那些寻求刺激的学生,剩下更多的是对老师教学工作的一种反思,思索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很重要。“要杜绝大学校园的逃课现象,单纯地‘堵’解决不了问题,应对之策是疏导。”

  他表示,学校应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鼓励老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凝聚课堂人气。“当然,作为学生,更应明确学习目标,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不要在逃课风潮中迷失了努力的方向。”(大河报 记者王灿通讯员郭亦非文 记者白周峰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