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天津促农村教师发展 注重"输血"支教、"造血"培训

2011年09月27日 10:5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李玉菊是天津市静海县第五中学的一名教师,日前她作为天津“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二期学员接受了集中培训。在班里,她听专家讲课,参加模块培训、考察观摩、课题研究,与教育专家零距离交流,获益匪浅。她说:“这次培训为我们农村教师提供了成长进步的空间和专业发展的平台。”

  在天津市,像李玉菊一样经过培训进步提高的农村教师有一大批。“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校长,8名特级教师,27名县级名师,321名市县级学科带头人。现在,我们全县139所中小学每所都有1至2名骨干教师,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见成效。”谈起全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天津静海县教育局局长舒英桥面露喜色。

  近年来,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已成为天津市教育工作的基本策略,也是各区县特别是农村郊县的普遍举措。自2005年实施“支援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项目”以来,天津相继建立了市内6个区及市教委直属学校与100所农村中小学的对口帮扶关系,并先后选派2300余名城镇骨干教师、派遣1100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到乡镇任教,还组织特级教师到农村举办专题讲座110余场,资助280余名农村学校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这些举措为农村教育输送了新鲜“血液”,推进了城乡教师交流,有力地提高了天津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然而,要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不能仅靠“输血”式的教师支教,必须尽快提高农村教师自身的水平。为此,从2009年开始,天津市启动了“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采取专家引领、基地实践、交流合作、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为农村地区培养200名市级、600名区县级和5000名校级骨干教师,还特别把重点放在培训好5000名校级骨干上。

  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培训班找准学员需求,精心设计开发课程,将集中培训分为“教育通识”和“学科教学”两个课程模块。在“教育通识”模块中分别从师德修养、农村教育发展、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设计了系列专题,精选授课专家,在全国聘请了51名专家,为学员开展专题讲座108场次。

  “学科教学”模块则围绕“学科教学前沿”、“典型课例分析”、“课堂评价技术”、“教学模式研究”等专题进行课程开发,先后聘请了200余名特级教师、专家学者,开发了22个学科近130门微型课程。培训中运用案例式、合作式、任务驱动式等培训方法,将内容讲授、教学示范、实践训练、交流研讨、指导答疑融为一体。还在全市聘请了62名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和来自中小学一线的资深教师出任学员导师,指导学员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转化为科研课题。仅一期学员中就有198人申报课题,经评审批准立项103项。

  天津静海实验中学是一所2003年建成的学校,教师基本是外校调入和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大本毕业生不足19%,没有一个学科带头人,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结构都不理想。学校先后有近40人参加了市里的“265工程”培训,专业水平迅速提高。在近两年举办的教学竞赛中,学校有3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6人获得天津市级一、二等奖,教师队伍的结构也得到改善,大本毕业生达94%,形成了“宝塔”形的教师队伍,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天津市已完成近5000名校级骨干通识部分的全部培训工作,二期学员分学科培训工作正在陆续展开。天津市教委有关负责人用“两个覆盖”来概括“工程”的成效:市、区县、校级学员覆盖天津整个农村地区,学员任教学科覆盖新课程改革后的全部学科。全市1000多所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一所学校、每一门学科都有了骨干教师,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记者 张宝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