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的初中劳技老师,应武汉大学邀请,造出一架时速100公里的无人驾驶飞机!昨日,在青山区钢城六中老师杨海波的“工厂”里,记者见到这架马上就要到武大工作的飞机。
为武大造无人机
用于考古勘查
今年57岁的杨海波老师是钢城六中的劳技老师,也负责指导学生们进行航模训练。
在该校的一栋教学楼二楼,有一间很特殊的教室,既是杨老师的工作间,也是他的休息间。教室里面,到处都是车工、钳工的机械设备,墙上挂的都是大大小小的木制飞机和塑料飞机。
教室中间的桌子上,摆放着的一个长达2米,机翼展开2.7米的大飞机。这架飞机外壳用木板做成,漆上油漆后,非常漂亮。飞机机舱里,有油箱、摄像机机位、自动驾驶仪等设备。
“别小看这个飞机,它携带的可都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技术。”杨海波介绍,3个月前,武汉大学考古系的一位负责人找到他,希望他能协助造一架无人机,用于考古勘查。
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术,老杨很快按照要求制造出这架飞机。“飞行高度在500到5000米,飞行速度每小时100公里,一次可飞行4个小时左右。”老杨说,如果从武汉起飞,这架飞机可以到黄石绕一圈,再飞回来。
这架飞机价值不菲,光里面携带的一个自动驾驶仪就价值8万多元,加上随机携带的摄像机、照相机等,总价值几十万元。杨老师介绍,这架飞机除起飞和降落需要人工操作外,在空中都是自主飞行。
不久前,经过多次飞行测试,该飞机符合标准,已准备移交给武汉大学。
航模界的一号人物
被誉“神一样的人”
一个初中的劳技老师,为什么能接到武汉大学的“单子”?原来,杨海波老师在国内航模界可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杨老师1972年走上中学讲台,先后在武钢二中、武钢七中当语文老师、体育老师。身材高大的他,还曾是省排球队的队员。1986年,在航模界小有名气的他被“挖”到钢城六中,指导学生进行航模训练。
杨海波玩航模非常早,1975年,就开始“捣鼓”起飞机模型。几年后,他自己搞出来的飞机模型就在全国比赛中获奖。这以后,只要他参加的比赛,不管是全国的还是全省的,他一定拿冠军。他带出来的学生,也多次拿冠军。
杨老师学生很多,许多都是因为跟他学习航模,最后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有一名叫秦健的学生,曾经跟杨老师学习,并成为省空模冠军。高考时,因为这个比赛获得20分的加分,秦健也因此进入南京航空学院学习。
“杨老师在航模方面是神一样的人。”这是国内航模界给杨海波的赞誉。
航空模型材料很贵,一般的孩子玩不起。杨老师认为,这项运动不能被“贵族”垄断了,应该“草根”化。利用业余时间,杨海波写出了近十万字的《航空模型读本》,这本书已经在钢城六中等学校使用。
无动力跳伞也是行家
婉拒高薪乐执教鞭
杨老师的爱好非常广泛,除了航模,他还喜欢汽车拉力赛、跳伞等运动项目。一年里,他总要参加2到3次汽车拉力赛。在无动力跳伞的活动中他也是骨干,因为每次活动他都能准确地预测风向、空中温度等内容,很多新队员跟他一起跳伞,心里不害怕。有人觉得杨老师近60岁了,是不是体力不够。老杨立马反驳:“要不我们来比试一下,我的体力绝对不比小伙子差。”
教了近40年的书,杨海波从来不在乎职称等内容,目前他还是中学二级教师。几年前,就有深圳等地的私立学校,邀请他过去当航模老师。“那些地方的学生有钱,但缺乏有经验、有技术的指导老师,所以就请我去,开的年薪的一个零头都比现在的收入高。”老杨说,他离不开武汉的学生们,等退休后再到深圳去不迟。
文/图 记者 翁晓波
通讯员 陈学兵 实习生 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