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恐怖童书”打擦边球挣大钱 小学生看书比胆色(2)

2011年10月11日 15:2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卖“恶趣味”

  “不能因为孩子喜欢喝可乐就让他随便喝,同理,也不能因为孩子喜欢什么书就放任自流。”

  “恐怖童书”能带给孩子什么?记者看到,这些书不乏一些评论家的溢美之词:“挑战想象极限,挑战勇敢神经”,“勇敢者的游戏”等,妖魔鬼怪真的能锻炼孩子们的胆量吗?

  王教授表示,目前市场上这些“恐怖童书”基本都是从欧美引进的,在他们的文化中,僵尸、幽灵、吸血鬼是常见的文化符号,儿童们也很熟悉,所以进入童书习以为常,但是原封不动进入中国,中国孩子在好奇刺激的同时,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缺乏分析辨别能力,心智不成熟,有人会信以为真,长期处于这种恐惧的状态中,经常做噩梦,会造成精神扭曲,对心理健康发展不利。”

  不少儿童文学工作者都表示,孩子喜欢的书,并不一定是对他们有益的。叶显林说:“不能因为孩子喜欢喝可乐就让他随便喝,同理,也不能因为孩子喜欢看什么书就放任自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一直坚持“孩子的高雅趣味是培养出来的,培养高雅趣味不容易,这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斗争”。

  而目前风行的这些“恐怖童书”明显带有一种“恶趣味”,却没有人来管。“这也正是事情最麻烦的地方,”王泉根教授对记者说,“去年曝出的成人版《格林童话》因为暴力和色情内容很快遭到下架,因为它违反了规定。可这些书不能算黄书,也不涉嫌暴力,一些出版社打的就是这种擦边球,监管部门对此也没什么办法。”

  重在引导

  一些含魔幻恐怖元素的书中学生看没问题,但确实不适合小学生

  王泉根教授表示,目前市场上这些“恐怖童书”风行一时,除了一些出版社唯利是图,某些文学评论家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他们不负责任的推荐,才让这些书更容易跻身“畅销”之列。“曾有出版社请我为这种书写书评,都被我拒绝了,我认为,儿童文学作家和评论家都有责任引导孩子高雅的读书兴趣,自觉地将社会责任意识和文化担当意识放在首位。”

  王教授认为,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引导”是最有效的方式,他指出,引导应当先从书店和图书馆做起。“现在北京很多书店在图书分类方面非常不专业,例如西单图书大厦,二楼的少儿图书摆放就比较混乱,除了幼儿的图书单独分了出来,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的书基本没有分开,全都混在一起。一些含魔幻恐怖元素的书中学生看没问题,但确实不适合小学生,如果书架上对适合什么程度、什么年龄段的孩子有明确提示,相信小读者会更容易选到适合自己的书。”同时,面对儿童开放的图书馆,尤其是学校的图书馆也应该担负起为孩子把好关的工作,“我经常会去一些学校的图书馆,发现里面的书乱七八糟,内容良莠不齐,图书馆老师需要提高素质,谨慎选书,真正让孩子们身心受益。”

  王泉根教授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儿童文学作品,凡是成为经典之作的,都首先具备了健康、向上的导向性,干净透亮的题材内容、语言文字,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某些作品打着儿童文学的幌子,去追逐商业利益、制造噱头,“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不被我们所认可的儿童文学。” (记者 张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