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鸳鸯刊”凸显职称评定制度缺陷

2011年10月11日 17:41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2011年第7期《医学信息》(中旬刊)杂志出现了“鸳鸯刊”,杂志的名称、期号、封面和封底完全一样,但内容完全不同。记者粗略计算,一期《医学信息》(中旬刊),如果每篇论文收费按600元计,一期刊登380篇,出“鸳鸯刊”的话,纯版面费收入便可达40多万元。

  “鸳鸯刊”看似荒诞,却一点都不奇怪。现在,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比如教师、医生等,在职称评定中,必须有一定级别的论文发表。可对于绝大多数专业人员来说,发篇论文是很难的,为了评职称,只能造假。于是大量的“山寨刊物”横空出世,给钱就出版,繁荣了“论文经济”,扰乱了出版秩序,更让潜心寂寞的技术能手受到了无情嘲弄。正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所言:“如果按照现在的体制,林巧稚都评不上教授职称,因为她也没发表几篇文章。”

  职称评定已经阻碍学术创造力、学术活力发展,败坏了学术道德。为了评职称,有人疲于奔命,有人拉关系找人情。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54.6%的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另据调查,54.8%的人表示,职称评审不要行政化色彩太浓。

  鉴于此,对职称评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必要的。首先,职称评定不仅是为了评职称,更是为了激活人才的创造性,激励、鼓舞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职称评定制度设计,进而摆脱极端扭曲、自以为是、专制独裁的评价框架。

  第二,为了体现更好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学性,职称评定的条件和框架,不能老是“政府一家言”,而应该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看法,吸纳专家和实际操作中的宝贵经验,注重“草根声音”,建立一套社会和业内都认可的职称评价标准,发挥更积极的功效。

  第三,职称评定更要多注重能力唯上、事实唯上,而不是论文唯上。只要具备相关的业务成绩、工作业绩,就是没有论文发表,也应该得到认同。比如有些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再比如有些医生的手术几乎达到了艺术化的程度等,他们就应该优先评上高一级职称。

  总之,让能力说话,让业绩说话,远比让论文说话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想当年,年青的徐志摩被胡适评选为北大教授,不就源于这种“实事求是”吗?注重能力崇拜,走出“论文崇拜”,“鸳鸯刊”自然就没了市场。耿银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