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邵子秣
生日:1990年10月18日
学校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9新闻学
家乡:江苏南通
印度南部沿海Tamil Nadu省的Auroville是一个小村子,这里气候炎热,白天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阳光直射在皮肤上火辣辣地疼;晚上十点后,则是固定的电闪雷鸣与一场倾盆大雨。今年夏天,村子里的学校Sri Ragavendra Middle School的孩子们迎来了一位中国老师,她,就是来自南师大新传院09级新闻专业的姑娘邵子秣。利用暑假,她只身来到印度参与国际志愿组织AMAIDI的支教工作。
走到印度: 她花了一年时间
去年7月16号,邵子秣在家看旅游卫视的一档节目,叫《行者》,女摄影师梁子向大家介绍了生活在印度的国际志愿者组织AMAIDI的成员们。其中中国女孩梁诩诩在残障学校服务的经历让坐在电视机前的邵子秣一下子就有了去支教的冲动:“初中毕业的时候,和家人走马观花地到欧洲11国旅行,可是这样的旅行根本没有时间让我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服务他人,一方面了解世界。”
今年四月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邵子秣给AMAIDI的创始人卡米尔发去了一封邮件,没想到仅仅两天之后就收到了卡米尔的回复。信中卡米尔欢迎她的加入,并向她介绍了AMAIDI组织的工作人员。三个月后的7月3日,刚刚开始暑假的邵子秣就走上了飞往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飞机。她是此次国际志愿者团队中唯一的中国人。
语言不通:自创图画教学法
在Sri Ragavendra学校,邵子秣教的是一二年级和五六年级的孩子。这里的孩子们信仰印度教,说泰米尔语。“五六年级的孩子都很懂事,英语虽然不太行,也能基本和我交流,低年级的教起来就很费力了。”每天上午,邵子秣都要在一年级教上两个小时。低年级的孩子不会说英语,而邵子秣又不会说泰米尔语,沟通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思来想去,她和另一位志愿者想出了一个办法:“我在黑板上画图附上单词,孩子们被图片吸引,终于能够跟着我朗读,并在本子上写下单词,兴高采烈地来让我批改了。”好不容易上了一节有效率的课,邵老师早已满头大汗。
支教的一个月虽然辛苦,但邵子秣也收获了孩子们真挚的热爱。每天进学校,孩子们看到邵子秣都兴奋地对她大喊“Miss,Miss(他们对老师的称呼)”。一进教室,无论是幼儿园部分的教室还是小学部分的教室,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啪啪啪”拍着身边的凳子“Miss,Miss”让老师坐在他们旁边。上课的时候,邵子秣把相机交给孩子们拍照,“他们会很小心保管我的相机,拍完后小心翼翼地把相机放在相机包里。”放学了以后,比较小的孩子们会拉着她说“Home,Home,Near,Near”邀请老师去他们家玩。“有时候我在路上行走突然会听到有人喊Miss,回头一看原来是学校的小朋友,然后看着他和身边的父母说着什么,父母笑着和我打招呼。”
独在异乡:她是唯一没有哭过的人
刚刚来到印度,一切都让志愿者们不太熟悉。第一次一个人出国的邵子秣也同样开始了不适应:开始教学的第一天晚上,自己一个人走夜路回去,没路灯,一脚踩在了牛屎上;第一天晚上回房间,当她把房门关上时,一只壁虎掉在了她胸口,“我已经不想说我当时吓成什么鬼样儿了”;第一天无法适应语言环境的窘迫;从第一天晚上开始天天只能洗冷水澡,有时候冷得瑟瑟发抖;每天晚上热得睡不着但又不能一直开着风很大的电扇;蚊虫蚂蚁各种昆虫的咬噬也让人寝食难安。
“最艰难的是下雨停电的夜。”村子里的供电系统实在不够现代,一遇上下雨,电扇就不能工作。一周有四五个夜晚,邵子秣都彻夜难眠,拿着扇子扇上一整夜。即使有电,晚上开着最大风的电扇依然无法安然入睡,没有席子没有空调,床垫也热得要命,在睡眠中满头大汗醒来很多次对邵子秣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一般的正常:“醒来后的我想到,这时如果在家肯定是空调西瓜冷饮伺候,总难免鼻子酸一下。”
然而真正让邵子秣觉得是困难麻烦的事情还没有:“因为在来之前我就知道困难麻烦是一定会有的,所以自己的心态始终放得比较好,遇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乐观冷静坚强的程度也超过了我自己的预计。”来到印度,很多志愿者们感到生活不适,生病、想家,甚至有人提前离开,而邵子秣选择了坚持留下来。在印度的一个月,她是志愿者中唯一一个没有哭过的人。AMAIDI创始人卡米尔对这位Happy Girl的评价是:“你是志愿者中最快乐的。”由于志愿服务中的出色表现,邵子秣现在已成为AMAIDI组织的第二协调员。
访贫民窟: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
在教学空余,邵子秣跟着志愿者中一位荷兰籍印度女孩Sovita去贫民窟工作。“一路走过,破败的房屋,锅碗瓢盆凌乱地堆在屋外,路面坑洼路边猪狗羊住的地方似乎人也同样居住着。光着身子头发长而杂乱似草的孩子瞪着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和我们打了招呼之后,孩子喊叫着跑回家,我们透过房门向屋内望去,除了电视机什么家具也没有。”在Sovita的带领下,邵子秣从一个房子的楼梯走向房顶。志愿者们彻底被眼前的一幕震慑了:“广阔”的垃圾场,好几处地方冒着焚烧的白烟,味道刺鼻。耳边是志愿者们“上帝、上帝”的惊叹声以及苍蝇飞舞的“嗡嗡”声。
孩子老人们凑过来要求志愿者们为他们拍照片,邵子秣更是把自己身上能送的东西甚至创口贴和洗手液都送了。他们对这位中国女孩的头发和衣服都感到好奇,于是纷纷用手来摸摸,“没多会儿,我的衣服就一块一块地脏了。”
离开贫民窟,邵子秣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感悟:“人从来就不是生而平等的,我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很知足。”
“我在印度找到了自己”
“每天我都能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你会发现在这里,自己很多潜力被发掘了出来,有时候连自己都想不到,这些带给我很多的惊喜以及慰藉。”邵子秣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从了解AMAIDI这个组织到决定参加,邵子秣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从决定加入到准备赴印度的各种事宜花了两个月,这其间,有父母的反对、担忧,有朋友们的不解甚至嘲笑。“但是最后我的父母亲人以及朋友同学们都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尤其是我的父母,毕竟我是他们唯一的女儿。有这么好的父母能够允许并且从各方面支持这个决定,我何其幸运。”
来印度前,亲人朋友们给了邵子秣很多建议、忠告以及他们对印度的看法。邵子秣微笑着不置可否,“我告诉他们我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国度去感知这个国度,因为我将在这里生活1个月。”一个月的志愿生活归来,邵子秣说她找到了一个精彩的自己,学会了用多角度看待周围的世界:“在学校里,我其实还会为一些小事哭的,可是到了这里以后,我变得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坚强。”回到家,很多人都觉得邵子秣很了不起,而她对此则看得很淡:“我觉得我就是勇敢地争取了机会,把握了机会去实践,化为自己的经历。其实在哪里做志愿者都是一样,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大学生记者 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