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云南教育厅长:民国时期教育理念值得借鉴(图)

2011年10月13日 08:55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云南教育厅长:民国时期教育理念值得借鉴(图)
教育厅厅长口中多次蹦出“hold住”,现场气氛活跃。 刘筱庆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大学生面对面和教育厅厅长谈天说地,这在我(云南)省还是首次。昨天(12日),十余所在昆高校的60余名大学生聚集云南大学,与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进行微博式的对话,主题是“给力青春,hold住明天”。其中,就业难、职业规划、教学质量、教育制度改革成为热议焦点。现场气氛十分活跃,罗崇敏的口中甚至连续近十次蹦出“hold住”这个词。

  会后,罗崇敏第一时间发表微博称:“大学生的睿智、情怀、志向感动我,大学生的无助、困惑、忧虑触动我。”

  关于就业

  用人单位歧视三本学生

  云大滇池学院学生:我是一名三本院校学生,很多用人单位对我们有偏见,还包括考研。您觉得应该如何打消对三本院校的歧视?

  罗:人为把高校分为一本、二本、三本,本身就是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的。在人们的观念里,三本就是民办院校,这种观念要逐步改变,并启发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都要好好塑造品格和提高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云南经管职业学院学生:我是一名专科生,很关心就业,但现在和好多人一样感觉很茫然,该怎样选择企业呢?

  罗:现在的高职和中职学生,都是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全社会尤其是企业都要转变人才观念,而学生也要把握自身特点,要充满自信,要相信任何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hold住明天!

  关于交通出行

  呈贡校区学生

  出行不方便

  云师大文理学院学生:现在高校比较分散,包括呈贡园区、嵩明园区、安宁园区,我们在交通出行、社会实践、实习实训、业余培训等方面都存在困难,能否给予支持?

  罗:我们会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努力争取解决这些困难,将会协调昆明市以及有关单位,把新区各种设施进行完善,整合资源,加强管理,为广大学生提供便利。

  关于体制改革

  为何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云大学生:我是您的微博粉丝,发现您经常对时事发表观点。我想问的是,钱学森为什么说现在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

  罗:归根到底,教育价值的流失导致教育创造力的缺失。而创造力的缺失,又导致学生的广泛兴趣和个性受到泯灭。因此,需要变革教育制度、更新教育观念,并探索新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比如考试制度的改革,要选拔富有个性的学生,变一次考试为过程性考试。我想这些改革为时不会很长。

  西南林大学生: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能否借鉴民国时期的教育呢?

  罗:你说到民国时期的教育,让我想到了西南联大,它为祖国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在我看来,民国时期有不少教育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现在去学习借鉴。

  云师大研究生:您提出的大学继续扩招,但人数越来越多,往往企业并没有更多平台让我们工作,您是如何考虑的?现在寒门子女上名校的机会越来越少。

  罗:扩招基于3个原因:我们云南现在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0%,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大众化进程比较慢;要促进教育公平,使更多人受到高等教育;要大面积提高国民素质。在教育公平方面,我们都在千方百计推介云南考生,尤其是为寒门学子提供更多上名校的机会。

  关于教学改革

  部分专业考研能否不考英语

  云师大学生:我学的是文字学,涉及甲骨文、小篆等,考研时什么都不怕,就是英语让人头疼。很多同学考研失败就是因为英语差,但专业课又很好。考研为什么所有专业都要考英语呢?

  罗:其实我也有体会,我考了3年博士,都是因为英语差分,但最终因为出了15本书被导师破格录取。语言作为一项交流工具,我们还是要高度重视和学习,作为研究生来说,英语肯定是要学的,不然也说不过去。今后我们要变革考试方式,不同专业考不同的内容,注重语言能力的训练,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

  关于业余生活

  罗厅长也是“微博控”

  昆工学生会主席:罗厅长,我经常关注您的微博,您是一个“微博控”。作为官员,您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发微博也需要勇气,您是如何考虑的?

  罗:我从9月1日开通微博,开通之后就爱上了它。它给我的感受是“微博不微,博大精深”。我开微博主要是为了以网修身,丰富生活,提高工作水平和生活质量。昨天下午吃饭时,我就花20分钟发了一条微博。今天凌晨2点、清晨5点,都还有青年朋友和我在微博上交流,我就是你们的博友,希望平等阳光地和大家交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阚枫】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