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北大推荐生制以孝设槛 高校重孝道难破考核困局

2011年10月14日 09:45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报道,北大近日公布了明年“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细则,和去年公布的遴选要求相比,今年细化了很多,还列出了不得被推荐的四条“高压线”,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孝敬父母”。

  不孝就没有资格被推荐上北大,消息一出争议随之而来,多数公众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孝是人应有的基本素质,在孝敬父母意识趋于淡化的社会背景下,北大此项新规,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反对者则认为,既然是选拔人才,就不必苛求于道德细节,包容仍应是北大的首要宗旨;而且是否孝顺实难考察,却易于造假。

  支持

  孝风不该淡化

  “孝敬父母”其实本来无须特别强调,子女孝敬父母长辈天经地义。子女对父母长辈的感情,几乎应该是出于人伦亲情的一种本能。百善孝为先。不孝,则不齿于人类,其实也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品质。

  然而,在当下,特别强调“孝敬父母”,乃至成了推荐生的附加条件,却似乎成了一种现实的需要。孝敬父母及长辈的风气淡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是“常回家看看”这样最起码的要求,也居然要写成一首歌,“啃老”俨然已成为“一族”,不以为耻,还理所当然,更有甚者,人际之间的金钱关系竟渗透进家庭之间,子女遗弃父母、乃至殴打父母的现象也已屡有所闻。

  这实在是传统道德的危机。以孝事亲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孝”字形就是上面一老人,下面一小孩,“像‘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孔孟儒学更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

  无疑,“孝敬父母”意识的淡化乃至丧失,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吸取的一大教训。教育本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做人处世,但是应试教育之下,却是分数高于一切。而父母除了成绩,当然不提任何其他要求,生活上更是百依百顺,于是虽有高分,却从来不懂得知恩图报,不懂得体贴父母,其中不少孩子由娇而横,由爱生恨,甚至恩将仇报,当然也不可避免。

  对父母的孝敬,源于感恩。人生在世,其实应是一个不断感恩的过程。唯有时时处处心存对父母、进而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感激之心,才可能对他人、对国家以及对社会做有益的事情。也因此,既是择优推荐,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理所当然。(钱夙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