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为道德“撑腰”不能只有北大

2011年10月21日 09:2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前,有网友发新浪微博称,“北大副校长: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条微博迅速引发造句热潮,包括网络名人、各高校师生在内的数万网友参与该话题,纷纷模仿造句(10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拒绝冷漠成为当下热议的焦点话题,“撑腰体”便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应运而生的。

  “撑腰体”一句句英豪般的话语,蕴涵着告诫之意,是对过往悲剧教训的反思,犹如一剂先行良方,为社会不良问题治病。它是社会诉求和需要的产物,集中体现了公众的呼声。

  “撑腰体”带着很明显的“保护主义”,却是最具人性的“保护伞”,它保护的是人最根本的道德善意,保护着社会道德和社会正义向前发展。纵观新闻事实,救人后被诬陷的案例屡见于报端,救人者扛着无端罪责,蒙受着不白之冤,救人扶人之后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本就是一种不公平。如果有人为之撑腰,悲剧就可能不会发生。

  “撑腰体”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现象,犹如一种网络思想“文化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救人为重,后事为小,如果被诬陷,学校为你分忧,把个人与集体联系起来,发挥众人力量或集体精神,扫除救人后顾之忧,鼓励义无反顾救人,促使精神层面升华。可以说是用教导的形式,倡导社会正义感,让人觉得从心底有一股清晰的暖意。

  然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为道德“撑腰”需要全民的集体参与,才更具有说服力和震撼力。只有让全民都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中,去反思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才能达到更好的普及和教育的效果。

  “撑腰体”出现只是一种对极个别现象的呼声,针对的也是以高校学生为首的群体,不是普遍的人群,因而具有一定狭隘性,但不失为一种精神文化力量。更多的社会人士需要“撑腰者”,社会各阶层如果没有这样的“撑腰者”又该如何处理救人事宜?这是有关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他们找个坚固“保护伞”,比什么都重要。(方 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