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聚焦“在家上学”现象 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2011年10月26日 13:4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聚焦“在家上学”现象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陈继文将儿子接回家,让儿子“在家上学”,他的教育理念是在玩中学。 周游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人太孤单 但家庭同盟难找

  虽然目前陈继文夫妻俩还没有发现奥哥在家上学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是他们也希望在深圳找到一些“在家上学”的孩子。他们希望,儿子在家能够学点东西的同时也不孤单。

  永梅告诉记者,从现在孩子的表现来看,各方面都不错,由于平时带孩子到户外或游乐场跟小朋友玩,孩子性格外向,消除了当初怕孩子缺乏社交的担忧。“不过,孩子还是有点胆小,比如别人抢他的东西,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永梅说,“因为我们平时在家里就教他对人要有礼貌或者和小朋友交换玩具玩等,但是遇到强势的朋友,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陈继文夫妻经常上网查阅有关“在家上学”的资料,希望从成功的案例中获取一些经验。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出现了“在家上学”的现象,有的甚至出现“学堂”出现,但是夫妻俩在网上找了很久怎么也找不到深圳有类似的例子。“现在我们两个人带一个孩子,比较花费时间,而且有时候觉得孩子一个人比较孤单,如果有同样的家庭,我们把孩子聚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这样不仅父母更轻松,孩子学习也有伴。”不过,深圳的家长工作都比较忙,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现象还很少。

  永梅说,夫妻俩打算让孩子“在家上学”两年,然后再让他进幼儿园大班,作为升读小一的衔接。“小学是一定要上的,毕竟这是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个教育制度和模式,而大班是一个适应阶段,让孩子有一年时间去适应学校的氛围和环境。”夫妻俩表示,他们并不期望孩子“在家上学”能学到多少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些生活行为方式和性格的培养,“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真诚、善良、有正义感等,多陪陪孩子”。在他们看来,这种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做到,而学校教育是不可以替代的。

  家长声音

  “自己的小孩自己管不了”

  由于不满幼儿园的批量化教育模式,近些年来多个地方出现了“在家上学”的案例。那么那些把孩子送上幼儿园的家长是怎么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呢?通过采访,记者发现虽然有父母支持这种开放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大多数父母并不认同“在家上学”。他们觉得孩子“在家上学”会失去融入集体的机会,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支持▶▶

  孩子的天性得到发展

  在网上看到陈继文不断更新的育儿日记,家住南山的李女士对夫妻俩非常佩服,并在网上“偷师”他们的育儿方法。她觉得,相比一些幼儿园的教育方法,陈继文夫妇对儿子的教育似乎要好很多。

  李女士4岁的儿子正在南山一家民办幼儿园上小班,她没想到幼儿园学习完全就像在上小学。“老师每天在教写字、算术,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写字、算术。”这样的超龄教学让李女士为儿子感到很难受,“我们做家长的真不愿意这么小的孩子就学这么多文化知识,同龄的小朋友都在学唱歌跳舞、出去玩耍、培养兴趣之类的,我们也希望老师从这些方面下手,而不是去教读书写字。”

  李女士说,看到陈继文那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她很欣赏,觉得只有这样教育孩子才能自由成长,天性也会自然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听老师或者父母的话。“看到孩子那么辛苦,她真的很想像奥哥的爸妈一样把孩子接回家。“但是我们平时工作很忙,自己也不是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只好把他留在幼儿园,让孩子慢慢去习惯吧。”

  反对▶▶

  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孩子的交际能力、协作能力在集体里才能培养,没有集体的环境怎么培养呢?”刘女士的孩子4岁半,正在幼儿园读中班,她说即使学校再差也不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刘女士觉得孩子应该要在集体里成长,父母在家里教只是单方面的传授,但孩子在集体里可以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以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后上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要在大集体里的,孩子交际能力可能会缺失,而在学校孩子的主动性会加强,不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

  肖女士的孩子两岁半上幼儿园,现在读大班。“在家里他会觉得谁都要听他的,但是在幼儿园里,他就会知道原来不是这回事。”肖女士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溺爱,孩子容易变得自私,在幼儿园可以让孩子明白如何尊重别人。“有时候他以为学校的玩具是他的,就拿回家来,我会告诉他这是学校的,是公共财物,不是你的私人财物。你拿回来要告诉老师,老师允许的情况下你才可以拿回来,但是玩完立马要还回去。”

  温先生的孩子在读中班,他也觉得儿童主要还是要学习社交礼仪方面的知识,在心理上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早期教育还谈不上因材施教的问题,能够学一点礼仪方面的就可以了,知识方面等上小学后再去慢慢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